“以前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抬脚就能走,太方便了!”如今走进洛宁县马店镇马西村,村民们谈及家门口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蜿蜒穿梭,不仅破解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更铺就了乡村发展的“快车道”,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实干为民的担当与付出。
![]()
政策落地,调研先行。针对马西村部分入户路狭窄泥泞、制约村民出行和乡村发展的痛点,洛宁县“以奖代补”政策出台后,县人大代表、马店镇党委书记胡海延第一时间带队深入马西村实地勘察,现场召开工作推进会。在他的推动下,村“两委”干部走遍12个村民小组,建立“一路一档”详细台账,精准记录每条待修道路的长度、宽度、破损情况等信息。镇村两级通过“分层动员+上门宣讲”模式解读政策、明晰权责,村干部以拉家常的方式逐户倾听诉求、化解疑虑,为道路改造工程筑牢了群众基础。
![]()
质量为要,责任扛肩。“修路是百年大计,既要赶进度,更要保质量!”胡海延的话掷地有声。马西村迅速成立道路质量监督小组,对照施工标准开展全过程管控,同时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日常监督,构建起多方联动的质量监督机制。针对施工中的物料进场、临时占地、水电供应等实际问题,胡海延牵头协调村“两委”主动对接、高效解决,确保水泥、砂石等建材及时到位,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
全民共建,凝聚合力。在人大代表的倡导下,“要修路”的政策部署转化为村民“自己的路自己建”的自觉行动。村民们主动清理门前杂物、砍伐影响施工的果树,青壮年自发投工投劳,协助施工队搬运建材、平整路基,老人们则当起“义务监督员”,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其乐融融。通过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这场民生工程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让修路不仅成为改善出行的工程,更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
如今的马西村,水泥路通村入户,串联起家家户户的幸福生活。下一步,马店镇将以此次道路改造为契机,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下,推进更多民生工程落地见效,让乡村更宜居、群众更幸福,用实干绘就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崭新图景。(高朝辉 马鉴)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