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宁城村张氏人物志(四)
张泽武搜集整理
人生有三不朽,曰: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通过品德修养建立道德楷模,作为三不朽之首。国家也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改革核心任务,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立功就是建功立业;立言,就是著书立说。人生有其一,便可以名垂青史。
城村张氏,指城村张光全、张九思家族。城村张氏,以农为本,耕读传家,积德累仁,先世多隐德,行医济世,广受赞誉。
张氏家族,世尚淳朴,人多耿直,嫉恶如仇,有孝行于家,忠义闻于国家;习武之人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勇敢抗击来犯之敌,保家卫国;从文的成为圣贤楷模,造福社会,品德名望,功业昭著,这是后世值得效法学习的好榜样。
自清初以来,张氏家族历代人物英贤辈出,仁人志士,名载史册,树立了张氏家族的光辉形象,得到社会广泛尊重和认可,成为张氏家族的楷模。张氏后裔以先贤为榜样,不忘根本,继承优良传统,传承家风,光前裕后。现将历代城村张氏人物事迹整理于后,以供后人学习效法,不泯前劳,以励后效。
本篇收录的是自民国以来城村张氏人物。
民国时期
张华祖(1882年-1949年),字棣荣,张守基次子。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三“学校 专门学校毕业”有记载。民国元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科毕业。民国年间被孙中山内定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大代表。
张华祖是洛宁县城村张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国大代表,并参与地方教育与社会事务。
●家族背景
张华祖为大门楼张氏后裔,其家族祖籍陕西大荔,元末迁居河南永宁县(今洛宁县)大门楼村。家族以行医、经商起家,清代曾为豫西首富,清末至民国时期延续显赫地位。
●民国时期活动
●政治职务
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1922年当选中华民国国民党国大代表。
1925年当选中华民国国会非常会议议员。
1946年作为河南团代表出席全国制宪国民大会,后随国民党迁居台湾。
●教育贡献
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倡议创办首所城村国民小学,与弟张英祖捐巨资作为学校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建设及运转开销,为推动地方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家族影响
张华祖兄弟张英祖长期掌控洛宁地方财政,张氏家族旧宅城村张家大院为洛宁古村落保护对象。
张英祖,字菊荣,张守基三子。河南大学毕业,民国时期任洛宁县公款局局长、洛宁县救济会会长等职务,仗义疏财,一心向善,扶助孤寡。
民国时期,公在洛宁县城创建一所贫民学校,学生不收任何费用,经常出资捐粮救济灾民。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第九中学迁洛宁河底镇。公热心助学,捐赠两座院落作为省立第九中学校舍。公为政清廉,民众感恩。洛宁县城解放时,百姓相救而获释。解放后,将洛阳老城马市街井胡同两所院落捐献为政府公用。洛阳井胡同一道胡同都是张家的产业。1958年终老于洛阳养老院。
张蕃祖,张守基之四子。生于1898年,上过专门学堂,有学问。其长兄逝早,二兄三兄皆从政。系出名门,家资雄厚,家业家事皆有专门管家账先管理。为人仗义,刚正不阿,恤孤怜贫,尊老爱幼,克绍家风,重视教育,育子成才。1956年终老于家。张蕃祖传一子传栋。
张绳祖,张凤台之孙。民国元年河南省立洛阳甲种农业学校毕业。
张延尚,河南大学毕业。新安县政府科长。
张庆祖,字笃生,生于1890年,卒于1959年8月(陕西潼关,享寿69岁)。民国时期开明绅士。
民国三十二年,受堂兄张华祖委托在城村创办第一所城村国民小学,捐房13间,并建戏楼一座两层6间和建中山式校门楼一座。
公一生礼贤下士,爱惜百姓,开明仗义,并多次保护、营救地下党革命进步人士苏金伞、张春舟、王绪升等人免于于难。
1944年日军进攻河南,开封沦陷,苏金伞(原河南省文联主席)避难城村,受张笃生先生保护,渡过难关。1947年城村农会成立。农会主要负责人张春周、张永午、王绪升等人不断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搜捕,受张先生保护才多次幸免遇险。先生一生为保护乡邻,甘冒风险,无私奉献,深受百姓爱戴。
张法祖,民国年间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毕业。
张振祖,民国时期在陕西任稽察。后在渑池县火车站任站长。
张崇祖,河南省立开封师范毕业。
张辅清,民国时期杨坡后里(河底镇)民团总带。
张益谦,民国时期杨坡前里(杨坡镇)民团总带。
张传玖,民国时期镇嵩军团长。
张宏森,民国时期,松江大学毕业。
张璞,女,西北大学毕业。
解放后
张春周,张九畴后裔。1898年3月生,卒于1970年6月。1944年4月受地下党员贺崇升委托组织城村农会。1947年洛宁县二区驻扎城村,区长宋书亮,政委马士英委任他为农会主席,副主席兼武装队长张永午,民兵班长王西方、张士敬。城村农会简直是区公所的御林军。土改时城村农会组织广大贫苦农民斗地主恶霸,保住一村平安,特别是当广大农民拿到“土地证”时感谢他们。1953年,他和东河村胡双振到省参加模范会,受到省军区领导接见,并颁发奖状,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张鸿浚,乳名张祁鼎,谱名张宏浚。张凤瑞曾孙。1920年10月生,卒于1998年9月。1936年在省立洛阳中学读书,曾参加学生运动和声援抗日运动。早年参加革命,为掩护身份,随母姓改名蔡正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10月毕业后任该校留守大队四中队指导员。
建国初期,随贺龙入川做起义部队改造工作,后参加贵州黎平县剿匪战斗。1950年12月任556团政委蔡正宁任中共黎平县工委书记兼县长负责黎平县剿匪。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两枚二级解放勋章。1962被授予大校军衔。解放后,历任团政委、空军干部处处长、空军政治部副部长、兰州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陕西省西安市干休所,军政部主任。卒葬西安。
1991年《洛宁县志》“人物志”有传。
蔡正宁(1920-)原名张鸿浚,幼名张祁鼎,曾用名蔡宁。洛宁县河底乡城村人。1936年在洛阳中学读书时,曾参加学生运动和援绥抗日活动。1938年,在师训班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入抗大一分校学习。10月毕业后任该校留守大队四中队指导员。建国初期,随贺龙入川做起义部队改造工作,曾参加贵州黎平县的剿匪战斗。
1952年参加抗美援战争,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两枚解放勋章。回国后,一直在空军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因反对林彪,被停职审查两年。复职后,历任团政委、空军干部处长、空军政治部副部长、兰州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3年离休。
张文祖,城村老六门张进禄后裔。授正师级军衔,解放军总后勤部任职。生于1926年8月15日,卒于1995年12月5日。1943年在陕州豫西工校读书时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林五旅任指导员率军在豫西一带抗日剿匪。1945入党,1963年授中校军衔。在解放军及科委工作。1945年任三门峡矿厂厂长。1981年任安阳市工会主席。1982年进京回原单位工作。1985年离休(北京),1995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传栋,张蕃祖之子。生于1920年,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主治医师,先后在开封、洛阳任职。
张传栋妻刘书景,生于1923年,新安县石寺镇人。洛阳师范毕业,新安县早期地下党员,曾任中共新安县妇救会主任。
刘书景是抗战时期中共新安县委派往渑池县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关键人物,1938年领导建立了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新安县委的统战布局组织背景
1938年3月中共新安县委重建后,郭升允任书记,王文长、邵文杰等组成核心领导层,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战略部署
派遣刘书景等党员跨县域开展工作,通过控制河防大队政治教导员职位等方式渗透国民党地方武装。
●关键革命活动
1938年3月,中共新安县委派遣刘书景赴渑池县仁村乡槐圪塔村,通过亲戚关系发展赵进、郭勇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建立仁村学校党支部(渑池县首个党支部)。
●工作方法
以学校为据点开展抗日宣传,通过读书会等形式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成功将革命火种引入山区。
●渑池县仁村学校党支部建立经过及产生的重大影响
1938年2月,为恢复发展渑池党组织,以适应抗战形势需要,根据洛宁中心县委的指示,中共新安县委派共产党员刘书景到渑池县仁村乡的槐圪塔村开展党的活动。
1938年3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新安县委派遣党员刘书景以躲避日军飞机轰炸为名,到仁村镇渑池县立第六完小教书。刘书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刘书景经常向在学校教书的青年教师赵进和郭勇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因为是亲戚关系,她们三人都居住在赵进家。5月,由中共新安县委批准,赵进、郭勇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了仁村学校党支部,归属新安县委领导。支部书记是刘书景,赵进任组织委员,郭勇任宣传委员。党支部受中共新安县委领导。仁村学校党支部建立后,积极组织学生唱爱国歌曲,张贴标语,出墙报,在附近城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暑假时,刘书景被组织调回新安县工作,9月,赵进、郭勇由新安县委介绍,到陕北公学学习,仁村学校党支部停止活动。仁村学校党组织建立后,虽然活动的时间很短,但却是渑池地区抗战初期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他们的革命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对唤起渑池人民群众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安县志》“政治编”“ 第一章 中共新安县地方党组织。 第一节 历史概况,三 、抗日战争时期”记载:
1942年春、夏之间,国民党县政府大肆搜捕共产党员,中共党员刘书景、裴作师、郭文廉、高岑等人先后被捕,白色恐怖笼罩新安。
1957年,在“反右派整风运动”中,刘书景被划为“右派”,返回原籍,回城村参加劳动改造,1975年终老于城村。
张传栋传二子,光富、康富。康富之子为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上海市。
张传曾,张凤楼曾孙,西北大学毕业,曾任陕西省教委教育处处长等职。配栾川县常肖苏,国立西北大学毕业,西北日报社记者,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西安市政协常委。传一子张毅。
张传芳,洛阳师范毕业。民国时期任宜阳县税务局局长,解放后任职于西安教育学院。
张传亮,副县级调研员,历任洛宁县、新安县检察长。
张传柱,张凤旨曾孙,东北工业大学毕业,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妻徐桂云,东北第一机械总厂(七二四军工厂)高级工程师,正处级。传一子张睿。
张传鉴,河南大学毕业。
张传斌,名鹏岐,张凤泉曾孙。任大连海军学院政委、党委书记,正师职。
张鹏鸣,张凤兆曾孙,1926年生,1944年在陕州豫西工校读书时,受地下党影响和教育参加革命队伍,1956年转业在江西煤矿任党支部书记,贵州省水城市党委书记、贵州省煤炭厅厅长,贵州省委常委。1987年离休。逝于2004年。传二子,南宁、安宁。
张鹏范,渑池县黄man煤矿工会主席。
张鹏远,沈阳工学院毕业,辽宁省清远铜矿工程师。
张安宁,中央党校毕业,曾任贵阳市工商管理局局长。
张平义,张凤竹曾孙。青海省公安厅装备处处长。妻李晓丽,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政协副主席。
张宏信,解放军某团政治部主任。
张睿,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俊涛,山西省平陆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张毅,陕西省西安市教委科长。
张保堂,河南大学毕业,洛宁县城建局局长。
张万群,洛宁县畜牧局局长。
张洛欣,兰州大学毕业,博士学位。留学新加坡。
张焕涛,山西工业大学毕业,山西省平陆县烟草局销售科科长。
张青培,研究生。
张京纯,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
张淑华,长安大学研究生。
张怡萍,兰州大学研究生。
张筱君,女,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人事处处长。
张海峰,河南省公路工程局工程师,河南天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豫西商会副会长,洛宁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张睿颖,女,重庆大学研究生。
【张氏人物】:“革命烈士”
张传歧,1909年生,4纵12旅5支队连长,1947年牺牲于杨坡乡陶峪沟。
《城村张氏人物志》参考书目:
1.民国六年《洛宁县志》
2.1991年《洛宁县志》
3.《洛阳村史通览》
4.2006年《城村张氏族谱》
5.2022年《城村张氏族谱》
6.清道光四年《张九思墓志铭》
7.《张凤泉墓志铭》
8.《张凤池妻马太淑人墓志铭》
9.《张凤竹墓碑》
10.《张守基墓志铭》
11.《张师尧神道》
12.《张师周神道》
13.《张凤泉神道》等历代石碑、石刻、匾额资料。
14.《登科录》等有关张氏文献资料。
15.《新安县志》、《渑池县志》《三门峡党史》、《新安县党史》、《渑池县党史》等。
16.网络平台资料以及调查采访资料。
![]()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