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种“鸡娃”新模式在杭州的家长群体中悄然兴起:一些家长“断供”了校外辅导班,打开孩子的课本,看各平台的教学视频,提前自学了孩子要学的内容后,在去教孩子。
![]()
在网上,对这种“鸡娃”模式效果的讨论很多。
有家长觉得自己教比让孩子去上辅导班更有效果,可以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跟进孩子不懂的问题。
有家长无可奈何的表示,自己亲自教会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家长情绪,更影响身体健康。
有家长调侃自己教孩子能够降低得老年痴呆的概率,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对于预防老年痴呆大有好处。
也有家长羡慕那些可以自己学、自己教孩子的家长,可惜自己不是那块料,就算自己学会了还是教不了孩子。
![]()
第一,上不起辅导班了
近年来,国家“双减”政策持续推进,打击违规补课专项行动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结果就是,市面上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少了,隐形变异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收费标准也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打击违规补课专项行动水涨船高,现在已经是“双减”前的好几倍了。加上经济下行,家庭收入减少,实在上不起校外辅导班了,索性“断供”了自己教。
第二,孩子上辅导班后成绩没有提升
一些家长给孩子换了多个辅导班后,孩子的考试分数始终没有明显的提升,对校外补课彻底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自己教孩子。
第三,辅导作业的需要
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家长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并批改,如果没有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或交上去的作业有错,老师还会点名批评,为了避免自己和孩子挨批,家长只好先自学,然后再教孩子。
![]()
不得不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也是拼了。不仅要在职场上当“牛马”,私底下还要当“兼职教师”,还是自己先去学,然后现学现卖去教孩子,比自己当初读书还积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内卷”的事实,尽管教育“减负”推进了这么多年,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教育压力依然沉重,甚至有增加的迹象,表现最为显著的就是学科类培训。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打击违规补课专项行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结果是学科类培训的需求没有减少,隐形变异补课反而更加普遍了,收费也水涨船高,越来越成为只有少数家庭才能承担得起的“奢侈品”。
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的评价体系没有改变。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减负”,除了持续推进“双减”之外,还要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取消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唯升学论”、“唯分数论”的评价指标,同时进行更加平等的社会分工,这样才能消除教育焦虑,才能实现教育“减负”。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