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战友,曾并肩扛过枪、立过誓,最后却因为道不同,成了必须除之而后快的仇敌。
邓演达和蒋介石的交集,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1924年军校创办时,蒋介石是校长,邓演达担任教练部副主任(主任为李济深),1925年升任教育长,实打实的黄埔二号人物。两人都跟着孙中山先生干革命,最初目标一致,都是想培养能救国的军队,推翻军阀统治。邓演达做事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却又体恤下属,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思想教育,都亲力亲为,黄埔学生私下里都喊他“邓先生”,威望一点不比蒋介石低。
![]()
北伐战争打响后,邓演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更是把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跟着部队冲在前线,每到一处就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发动群众支持北伐。那时候的他,满脑子都是完成孙中山的遗愿,让中国摆脱战乱。可蒋介石的心思,却渐渐变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蒋介石开始排挤共产党,想搞独裁统治,这让邓演达既失望又愤怒。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蒋介石公开反共,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邓演达当场通电反对,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中山先生”,随后被迫流亡欧洲,先后旅居德国、苏联等地。在国外的几年里,他始终没放弃革命主张,联系志同道合的人,一直想着推翻蒋介石的独裁政权。
1930年8月,邓演达悄悄回国,9月就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第三党”。他明确提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还制定了土地改革、改善民生的纲领,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黄埔学生、国民党左派和进步青年加入。更让蒋介石坐立不安的是,不少国民党军队里的将领,比如蒋光鼐、蔡廷锴等,都是邓演达的老部下,私下里和他保持联系,甚至表示愿意跟着他反蒋,形成了实质性的反蒋力量。
蒋介石一开始想拉拢邓演达,派人带话,说只要他放弃反蒋主张,就给高官厚禄,让他回国民党中枢任职。可邓演达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还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骂蒋介石“是人民的公敌,是革命的叛徒”。这种明着叫板,让蒋介石彻底动了杀心——邓演达不仅有威望,还有组织、有追随者,而且懂军事、懂政治,比任何对手都难对付。
1931年8月17日,在蒋介石的密令下,陈立夫部署的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愚园路逮捕了正在出席干部会议的邓演达。消息传开,整个进步界都震动了。宋庆龄第一个站出来求情,她亲自赶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当面质问他:“邓演达是真心为革命、为百姓,你杀了他,就是自毁长城!” 她还威胁说,如果敢杀邓演达,自己就退出国民党,公开反对他的统治。蔡元培、冯玉祥等人也接连联名上书,请求蒋介石释放邓演达,可蒋介石只是表面应付,暗地里已经下定了决心。
关押期间,邓演达始终没低头。蒋介石派戴笠去狱中劝降,邓演达直接怼回去:“我和你不是一路人,你回去告诉蒋介石,想让我屈服,不可能!” 戴笠在后续的工作纪要里也记录了“邓氏态度坚决,不可动摇”。他还在狱中给战友写信,留下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字句,哪怕牺牲,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蒋介石已经把邓演达当成了心腹大患。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高涨,邓演达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不少人都觉得他是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的人。蒋介石担心,如果再留着邓演达,万一他的支持者尤其是黄埔系将领借机兵变,自己的统治就会动摇,于是加速了处决计划。1931年11月29日,在没有任何审判的情况下,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秘密处决在南京麒麟门沙子岗,年仅36岁(1895年出生)。
宋庆龄得知消息后,当场痛哭流涕,怒斥蒋介石“残暴无耻”,随后公开发表《国民党已不再是革命政党》一文,宣布与国民党决裂。而那些原本还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人,也彻底看清了他的独裁本质。邓演达虽然死了,但他的主张和气节,却激励了更多人投身反蒋斗争。
蒋介石杀邓演达,以为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可他没想到,这反而让自己失去了更多民心。试想一下,如果蒋介石能容下邓演达,或者邓演达没被杀害,中国的革命历程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而一位本该为国家出力的栋梁,却死于昔日战友的屠刀之下,这难道不是历史的悲哀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