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财报业绩增长的喜悦还没褪去,民航业就进入最淡的十一、十二月。
对大航司来说,每天又是数千万的亏损;
对小航司来说,每天则是数百万的亏损;
转眼,民航业又陷入低价抢旅客的怪圈当中。
各航空公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这片略显冷清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争取全年业绩有个好结果。
一、票价“跳水”,竞争白热化
进入淡季,机票价格宛如坐上了滑梯,一路狂跌。
不少热门航线的经济舱票价甚至低至令人咋舌的地步,比高铁二等座票价还亲民。
比如三四百的票价比比皆是。
这种大幅降价的背后,是各航空公司为了争抢有限客源而展开的价格大战。
![]()
航空公司为何如此不惜血本?
主要原因在于淡季出行需求锐减。
一方面,旅游旺季结束后,游客数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商务出行也有所减少,差旅需求随之降低。
面对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航空公司为了提高客座率,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乘客。
二、运力投放失衡,加剧竞争
除了需求减少,运力投放的失衡也是导致竞争激烈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旺季时,航空公司为了满足大量的出行需求,会增加航班频次,投入更多的运力。
然而,当淡季来临,运力投放虽然不像旺季拼命增投,但航司们也不想减投。
毕竟,飞机停在那里,更是空耗。
以某条热门旅游航线为例,旺季时每天有10个航班,客座率能达到85%以上。
但进入淡季,出行人数减少了不少,可航班数量只减少了2、3个,客座率瞬间回落。
为了填满这些空位,航空公司不得不降低票价,从而引发了价格战。
这种运力投放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不仅浪费了资源,还进一步压缩了航空公司的利润空间。
三、成本压力,依然巨大
当前航司面临多重成本压力。
虽然航油价格较去年明显下降,但燃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仍很高。
说实话,只要还用发动机,还烧油,航空公司成本就很难下降。
翼哥打车的时候和一位司机聊天,他说以前开油车的时候一个月油钱4、5千,现在电钱4、5百,只有以前十分之一。
现在电车保养也比油车便宜,也多亏电车,要不真的很难赚钱。
全球航空零部件供应链紧张,部分核心航材价格上涨、交付周期延长,导致航司在备件储备和更换上的支出增加。
现在飞机维修受供应链紧张、欧美垄断等因素影响,涨价非常厉害,窄体机发动机大修一次高达上亿元。
面对淡季的困境,航空公司不能仅仅依赖价格战这一单一手段,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制定综合性的策略来破局。
翼哥认为,首先应该向美国同行学习,控制运力投放。
航空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运力投放。
在淡季,适当减少航班频次,避免运力过剩。
避免低价搏杀,过度的低价竞争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损害所有航空公司的利益。不能。
不要再一味的追求客座率,当低价成为习惯,这个行业就很难挽救。
大家为何不能放慢一点脚步,少安排一些航班,少一些夜航,让忙了大半年的一线员工修整一下,反思反思我们的工作,整理整理我们的行装,计划计划明年的工作。
安排大家休息休息,安排大伙度度假,也许对民航业是好事。
航班真的减下来,也许亏得还不一定多。
但民航业已经陷入囚徒困境,总是害怕对方反水,总是害怕别人多赚。
淡季对于民航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通过合理控制运力投放、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优化客座率管理、积极拓展市场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努力,航空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