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展会经济退潮,更需要有平台挺身而出,以价值“破冰”。
11月16日-20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诚然,作为集展览展销、文化交流、产业合作与茶旅体验于一体的行业盛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去年便以现象级热度为茶业会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今年,这一茶博会再度拥抱变局,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永不落幕的茶业盛会”名副其实。
那么,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赢在哪?
![]()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
△开幕式(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把握重要节点
探索两岸融合新路
NEWS
今年,是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周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列为“十五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重要节点,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为导向,全力强化对台交流,深度契合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
自2007年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举办以来,已累计为1100多家台湾茶企、3000多名台商提供参展支持。为充分展现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本届茶博会台湾馆设立展位数量超200个,吸引170余家台湾企业参展,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的台湾茶企与茶商覆盖台湾地区主要产茶区,产品涵盖十余种台湾茗茶及茶器具、茶食品、茶文创等相关产品。茶博会期间,还开展台盟中央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研习营活动等10余场涉台交流活动,增进文化认同。
![]()
△“两岸同宗同源·一家同心同向”活动(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古往今来,福建与台湾虽隔一水相望,却始终同根同源。闽台好茶,作为两岸茶人之间割舍不掉的纽带,推动着两地间的交流,让这份深厚的故土乡情得以代代延续。其中,武夷山与台湾两地的乌龙茶更是一脉相承,今年恰逢武夷山与阿里山“两山合作”20周年,展会期间还举办“茶香两岸共月明”文艺晚会等活动,并发布纪念文创产品,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源共享。
聚焦“三茶”统筹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NEWS
真正的展会生命力,需要扎根于产业需求。
以“三茶”统筹理论为指引,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持续通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同发力,全方位推动茶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近年来,武夷山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本届茶博会再次助力产业发展,邀请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专家学者和两岸各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技艺交流与实地考察等,共商茶非遗保护大计。
![]()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万里茶道中蒙俄联合申遗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文化支撑项目。当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产业发展的需求逐步凸显。为扩大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今年增设了万里茶道馆、一带一路馆、俄罗斯馆等展馆,并邀请多国驻华外交官及万里茶道沿线茶商实地考察,以深化产业交流与合作。
![]()
△万里茶道国保单位文化联盟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从文化赋能到产业振兴,科技始终是茶行业的第一生产力。本届茶博会紧扣科技议题,现场发布《武夷岩茶科学品鉴方法白皮书》与《建阳小白茶品质化学特征与健康功能研究白皮书》,为两大茶类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显然,“三茶”统筹理念,是茶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一以贯之的核心发展思路,也是本届茶博会交出圆满答卷的重要原因。
深化经贸交流
拓展茶业市场
NEWS
茶产业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和经济的演进而演变的。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257.55亿元,同比减少89.16亿元。面对消费需求复苏缓慢、名优茶销量减少现象,茶行业亟待破局。
针对这一产业现状,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适时求变。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调研,年龄段在31岁~50岁的人群是茶消费的主流消费群体,占比为45%,而18岁~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对新茶饮、茶饮料等更感兴趣。本届茶博会便延续设置新茶饮展区,助力传统茶企拓展年轻消费市场。为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现场举办“茗韵通丝路·茶香汇武夷”产销对接会,组织国内外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专业采购商与参展茶企精准对接。
![]()
△产销对接会(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以全国茗茶、名器、全产业链为基础,本届茶博会营造“产区茶博看武夷”的浓厚消费氛围,活动特设200个免费助农自销展位,并同步开展电商直播,为茶农搭建直接触达市场的“绿色通道”,有效拓宽销路、降低销售成本。同时,现场举办“武夷茶庄园”推广成果交流会,深入探讨茶产业创新模式,为茶农拓展“订单式营销”开辟新场景。
![]()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茶博会供图)
无论是创新传统模式,还是搭建助农“绿色通道”,本届茶博会以精准对接破解市场痛点,为两岸茶企带来实实在在的订单与商机。从“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毒”的传说,到“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茶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厚重沉淀,也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需要更多探索者勇闯新路,需要如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一样的实践者有所作为,助力中国茶以更强劲的姿态,迈向未来。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
![]()
刘仲华:新一轮的中国茶发展需要什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