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今天文章开头,先跟大家预告一下:
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我会给大家带来英语原版教材小班体系课「磨铁英语」,给上次没抢到的姐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少量名额,大家一定要点好预约!
磨铁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盯得足够紧,并且高频训练定期考试,学英语自觉性不强的孩子也能很快看到进步,全程省妈,主打高效拿结果。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
前几天,偶然刷到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的一段视频。
她在视频里说:
“没有一个父母能预见孩子30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原生家庭能提供孩子成年以后需要的所有能量。”

这番话,精准地道破了我们这代父母内心最深处的焦虑与困惑。
为人父母,总想倾尽所有,努力托举孩子,甚至想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全部打包压缩,一键灌输给他们,好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望得更远一些。
但沈教授的话,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真相,那就是: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对于未来的所有预设,都不可避免地带着
“代际盲区“。我们现在为孩子未来所做的准备,可能都会成为无用功。
![]()
80后父母的有心无力:
我们托举不了10后孩子的未来
之前参加图图的小学毕业典礼时,校长对他们这届毕业生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
你们大学毕业时,正好是
2035年,将是你们大展宏图,祖国迈向新阶段的时候。
我在一旁听着很感慨,也很认同。2035年,以及更远的2045年,那些时代其实更属于我们的孩子,而非我们这一代。
![]()
想象一下,等孩子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都60岁了。我们变老了,而孩子正处在黄金年龄,与此同时,世界也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日新月异。
未来时代的社会规则、科技应用、主流文化和职业心态,大概率会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边界。到那时,体力、脑力都跟不上的我们,如何去真正理解一个三十岁年轻人所处的世界?
坦白说,现在我们家两个孩子玩的游戏,我已经插不上什么话了,他们口中的热梗,我也常常一头雾水。
如果十几年后,他们面临职业选择,纠结要不要去一家我没听过的公司,做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行业,我可能都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
这不是我们这代人不努力被淘汰了,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代际的必然。
就像我们现在工作上遇到问题,去问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些新鲜词,
不知道什么是新媒体,也不了解
AI赛道,
很多问题
给不出什么参考意见。
不可否认,我们的父母在五六十年代或许非常优秀,但在当下,他们经验的适用性已经大打折扣,很难再去指导一个80后的人生。
同样,我们作为80后,无论今天多么努力地紧跟潮流,在未来某个关键节点,也几乎不可能为一个10后做出最符合他时代的决策。
所以,父母退场是一种必然。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孩子所有的陪伴和帮助,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得体地、适时地退出。
![]()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该是“理解者”,努力跟上时代变化,去理解这代年轻人的语境和思维,而不是他们人生的“决策者”。
他们的人生就让他们自己走,我们就做那个给孩子鼓掌的人。
![]()
面对未知的未来,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思考:
自己能做些什么?以及什么是能给予孩子的、在未来永远不会过时的底气?
其中有两点,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1、在孩子不同的阶段,扮演适配的角色
虽然一直在说,作为父母要学会退场,但“退场”也是需要过程的。我并不觉得退出要等到孩子18岁成年那天才开始进行。
家长的退出,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里一点点执行的。
很久之前,我看过李希贵校长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优秀的家长,一生要完成7种角色的转换。这七种转换分别是:
婴儿期是保姆,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安全守护;
幼儿期是玩伴,陪孩子玩耍,引导他们建立规则;
学龄前期是导游,带孩子认识世界、发现兴趣所在;
学龄期是服务型政府,提供孩子成长需要的资源支持;
青春期是总经理助理,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干涉决定;
成人期是银行柜员,给予财务建议和风险提醒;
成年期是亲戚,逢年过年互相走动,但不介入对方的生活。
李希贵校长提到的这个路径的精髓,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点点放手,最终指向独立和分离。可太多家长的困扰,却来自于角色错位和过度越界。
![]()
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可妈妈还像照顾幼儿一样包办穿衣、吃饭,干涉孩子的选课、交友。这样的过度干预,最后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
我们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应该是从主角退到配角,再从配角退到观众,把人生的舞台慢慢交还给孩子自己,然后目送他们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2、帮孩子找到应对未来的底气
在所有这些面向未来的准备中,有一项底层能力,是经过时间验证的硬通货,就是英语。
我一直跟大家说,未来的世界,英语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备项,英语+任何技能都是王炸组合。
因为无论未来社会怎么变,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一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二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英语,正是这两种能力的基础。学好英语,将成为孩子专业能力的放大器。
![]()
而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打下的语言基础,会伴随孩子很久,受用一生。
说到帮孩子打好英语基础,我也踩过不少坑,花了不少钱,但都没什么水花。
以前我觉得,学英语可能最重要的是名shi、教材,但后来才发现对孩子来说学英语最重要的应该是高频、紧盯、坚持。
而我在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给大家带来的——英语原版教材小班体系课「磨铁英语」就是能帮家长解决孩子学英语最大的痛点的课程。
磨铁的教学原则,是把孩子
“浸泡”在英语里,不光课上大量积累语言素材、沉浸式学习,课后也要通过作业完成“刻意练习”
磨铁的老师
不追求速成,一切教学都是踏踏实实
循序渐进
帮孩子打下扎实基础,为英语
+技能的未来铺路。
并且磨铁的老师人均
20年以上教龄,从少儿英语启蒙,到中高K、托福、雅思、剑桥都教过,真正懂教学、懂家长、懂孩子
最后再提醒姐妹们一下:
如果孩子学英语自觉性不强,又不想“费妈”,真心建议让孩子试试磨铁,磨铁的课程是出了名的“盯得紧,高频次练习,能真正出成绩”,所以名额一直都很抢手。
上次很多姐妹都说没抢到,最近我又给大家争取到少量名额,大家一定要点好预约!
直播时间: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