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周日,我们来聊些天吧。
开始前预告一下周四五的首发活动,可以媲美真人外教的AI口语外教课程上线了。
它不仅能作为孩子英语学习中的听力口语同步训练工具,更厉害的是,它背后不是简单的聊天程序,而是一整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无论是零基础启蒙、小初高和大学的校内英语教材,还是KET、PET、托福、雅思等各类备考阶段,它都能精准匹配孩子的水平和目标。
孩子只要选择课程方向和对应难度,AI外教就会立刻进入角色,像真人老师一样,开展针对性的口语互动训练。
![]()
而且课程是不限年龄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人想学,还是孩子想学,无论是一胎还是多宝家庭,都可以共学,各上各的课就可以了。
课程首发完也是福利全线下架,价格算是相当划算的了,我也给大家争取了免费试听的权益,感兴趣的姐妹们可以添加小助手,领取试听,好好体验。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正文~
后台收到有姐妹的私信,问我要不要给孩子电子产品?给了后如何管理,万一沉迷怎么办?
我知道,这大概是现在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小学阶段,手机、iPad、游戏机,几乎成了“洪水猛兽”。
但我的答案是:在清晰的边界范围内,可以给。
![]()
为什么?因为电子产品本身,不是毒药。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是“被动依赖”还是“主动使用”。
完全禁止,就像让孩子一辈子不碰糖,只会让他更渴望、更想偷偷尝试、更难以自控。但如果在信任和规则中“有节制地给”,反而能让孩子在使用中学会分辨与掌控。
后者就是赋权式教育(Empowerment Education)在家庭中的一个典型场景。
赋权教育是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1979年提出的概念,后来广泛运用在社会工作与教育学领域,并延伸出了“心理赋权”等更多的核心概念。
![]()
它指的是,教育不该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被动吸收模式,而是一种让人觉醒、让人自由的学习过程。
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对话、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重要性,从而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理解,最后实现真正的自我赋权。
赋权式教育的核心不是“放任”,也不是“控制”,而是在信任中给孩子试错的空间,在边界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激发个体和群体内在的掌控感与行动潜能。
![]()
行动+反思=言行一致
舍弃行动=空谈
舍弃反思=盲干
我的孩子老大今年12岁,老二今年10岁,他们是分别在2022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手机,在2023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他们两也从很小开始,就在打各种电子产品的主意,好奇啊,想玩啊各种小心思。
这几年来,我们都在探索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和边界,说实话,不容易的,我也为孩子这个电子产品管理问题写过一系列的科普文章,都是我的肺腑使用心得。
但过程虽然有挑战,结果是可控且友好的。
他们都没有因为电子产品耽误过学习,耽误过自己的活动比赛,而这几年里,我也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改变。
他们也在一步一步地,找到自己和手机、电子产品的相处之道。
赋权教育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孩子不可能在他不被信任的领域里,学会负责任。”
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被赋予合理的权利,他才有机会学会管理自己。
![]()
![]()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孩子若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家长最担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原因是怕孩子沉迷而耽误了学习,但我想用心理学的研究来告诉你一个真相:
沉迷从来不是因为外界的刺激,而是因为孩子内心太空虚了。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
因为在虚拟世界里,他能获得即时反馈;
因为在游戏里,他能体验掌控感;
因为在网络中,他能被看见、被接纳;
而这些,其实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匮乏的心理满足。
![]()
我之前上电视演讲时也说过这观点
心理学上,这叫做“补偿性满足”(Compensatory Satisfaction)。
当孩子在现实中感到被否定、无力或孤独时,他的大脑会自动寻找补偿性出口。
不是电子产品,就是短视频,或者就是其他的某些玩具和活动,正好精准地填补了那份空虚时,孩子就会沉迷。。。
所以,沉迷的原罪,不是电子产品,而是孩子被忽略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饥饿。
![]()
其实在管理电子产品和手机上,赋权式教育反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路,那就是与其限制,不如引导孩子建立“使用的意义”。
(当然年纪太小太小的话,一定要戒电子产品,比如确实不应该)
1. 明确权利的边界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手机是你的,但使用权建立在信任之上。”
只有在合理规划、遵守约定的前提下,才能继续拥有使用电子产品的自由。这样的表达既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又能让他明白——
权利和责任是并行的。
![]()
2. 共定规则,而不是单向命令
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电子产品使用公约”。
比如每天可以玩多久、晚上几点后要交给父母保管、遇到学习任务是否暂停使用。重点在于“一起定”。
当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他会更有参与感和主人意识。毕竟,只有当规则是他亲手签下的约定,他才更愿意去遵守。
![]()
3. 把使用电子产品变成“目标导向”
赋权,不是放任孩子随意玩,而是让电子产品带上“正向意义”。例如:
用电脑查资料、练打字、学习编程;
用平板记录每日计划,进行复盘反思;
问自己:“这一周我用手机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又浪费了多少时间?”
当孩子逐渐意识到“电子产品能被我利用”,而不是“我被电子产品控制”时,他才开始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被电子产品“管理”。
![]()
4. 建立“现实满足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当一个人拥有归属感、成就感和被理解的体验时,他就不需要靠外界的刺激来麻醉自己。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当他能在现实生活中被看见、被陪伴、被理解,比如一起聊天、运动、搭积木、做饭……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在一点点填补他内心的空缺,让他不再需要用屏幕去寻找情绪的慰藉。
![]()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
希望今天的话能缓解你的焦虑,也能带给你多一些启发。
赋权式教育,就是让孩子在自由与责任之间,一步步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最后,可能是因为双十一缘故,课程品牌方都在这个月做年度的大活动,我对比了下确实是不错的,有些活动过完双十一就会彻底结束,如果有需要的姐妹可以关注下。
① 3~7岁数学思维课首选-,性价比之王
② 双十一大促,最低一折
③ ,赠送语法课倒计时
![]()
感谢你的 点赞 和 转发,咱们不走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