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跨越九年的“生命约定”圆满实现。来自河南的志愿者庞世超历经初配、高配、体检等多轮严谨流程后,11月14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
九年前埋下“火种”初心坚守
时间回溯至2016年,庞世超响应组织号召,参与多氟多集团发起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活动,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就想着,能为需要的人多一份希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事后回忆起当年的决定,庞世超依旧坚定,从填写志愿捐献登记表到采集血样,他全程积极配合,这份“随时准备捐献”的承诺,一坚守便是九年。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概率仅为几万至几十万分之一,庞世超与患者的成功匹配,堪称“生命的奇迹”。
两个月严谨流程,用责任守护生命希望
2025年9月19日,庞世超接到了来自河南省红十字会的重要电话——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工作人员同步征求其是否愿意进行高分辨配型。“没有丝毫犹豫,我肯定愿意!”庞世超当时的爽快回应,为这场生命接力按下了“加速键”。
为确保捐献安全、顺利,9月23日,庞世超在焦作市红十字会的组织下,系统学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医学原理和流程细节。“不仅要自己了解清楚,也要给家人讲明白,让他们放心。”
10月13日,按照约定,庞世超前往焦作市人民医院完成高分辨检测与全面体检。“体检项目很全面,从血常规到肝肾功能,每一项都关乎捐献安全。”他回忆,为了以最佳状态参与捐献,那段时间特意坚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主动调整生活习惯,全力配合各项准备工作。
11月3日,好消息传来——庞世超的高分辨配型与患者完全一致,体检结果也符合捐献标准,正式获得捐献资格。“接到通知时特别开心,感觉九年前的‘约定’终于要实现了。”庞世超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捐献成功传大爱,用行动点亮生命之光
![]()
11月14日,庞世超如约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通过外周血采集的方式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据介绍,外周血采集是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整个过程安全可控。捐献完成后,庞世超状态良好,他表示:“作为一名民建会员,能以这样的方式践行社会责任,我感到很自豪。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消除对捐献的误解,加入到拯救生命的队伍中来。”
河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庞世超的捐献事迹,是“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体现。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597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下一步,全省红十字会将持续加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力度,推动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让“生命火种”照亮更多家庭,让大爱在社会中持续传递。
记者佑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