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
6868名科学家入选
今年,科睿唯安向6868人授予7131人次的高被引科学家称号。一些杰出科学家同时在多个ESI学科入选:227人入选两个学科,31人入选三个或以上学科。
今年入选高被引研究人员的学者分布于60个国家和地区,但86.1%的入选人次仅集中于其中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前五个国家和地区占入选总人次的75%,显示出全球顶尖人才地域分布高度集中。
美国在2025年以2670高被引科学家人次位居全球之首,占该群体总数的37.4%。其全球份额较去年36.4%的占比仅微增1.0%,但扭转了此前下降趋势。
中国大陆今年再次位居第二,共有1406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占比19.7%)。尽管科研人员绝对数量小幅增长,但全球份额较2024年的20.4%略降0.7%。此前中国大陆份额呈持续上升趋势(2023年17.9%,2022年16.2%,2021年14.2%,2020年12.1%,2019年10.2%,2018年7.9%)。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总数中的占比仍增长了一倍多。
英国以570位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占比8.0%)再次位列第三,随后依次为德国(363人次)、澳大利亚(312人次)、加拿大(227人次)、荷兰(194人次)、香港特别行政区(145人次)、瑞士(130人次)和法国(121人次)。瑞士今年再度跻身前十,而去年位列第十的新加坡则跌出榜单。法国则从第九位下滑至第十位。
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TOP20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258人次位居全球榜首;哈佛大学以170人次位居第二;斯坦福大学以141人次位居第三。紧随其后的是清华大学,以92人次位居第四;麻省理工学院则以85人次排在第五位。
![]()
在学科统计方面,跨学科领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最多,共有3569人次。另外排名前五的学科领域分别是临床医学(379人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14人次)、社会科学(260人次)、环境/生态学(239人次)。
![]()
中国内地1406人次上榜
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92人次;浙江大学有57人次入选,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有46、40人次入选,同样亮眼。
入选科学家数量大于等于20人次的高校还有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
中国内地高校入选人次统计名单如下(仅统计入选科学家第一单位)。
![]()
注:每年科睿唯安都会发布"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揭晓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入榜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所在研究领域和对应年份被引用量位列全球前1%,他们不仅代表学术影响力的巅峰,更引领着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方向。但仅凭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还不足以入选榜单。
除了指标与认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更植根于对维护科研诚信的长期坚守。在科学成果可信度面临日益严苛审视的时代,科学信息研究所(ISI)通过严谨的评选流程,确保榜单不仅关于研究数量或曝光度,更注重维护科研诚信。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内地高校)部分学科详细名单
化学学科如下(不区分地矿油):
![]()
来源:青塔、科睿唯安等。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