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又出大新闻!西方战斧远程巡航导弹迟迟不到位,乌克兰直接甩出国产大招。
一款名为火烈鸟的远程巡航导弹11月14日夜间高调参战,突袭俄罗斯境内及被占领地区数十个目标,这剧情反转来得比短视频还刺激。
![]()
特朗普政府一直没同意给战斧,西方援助不仅延迟,还对使用范围管得死死的。泽连斯基早就看透了,靠人不如靠己。
今年8月就宣布火烈鸟完成测试,原本计划2026年初量产,上个月直接把时间表提前到2025年底,这着急劲儿,明摆着是要靠国货突围。
![]()
这款让泽连斯基夸成乌军武器库最成功装备的导弹,参数是真亮眼。射程能到3000公里,战斗部重达11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6000公斤,妥妥的全球体积最大、射程最远的陆基巡航导弹系统之一。
它由乌克兰FirePoint公司研发,压根没用昂贵的专用军工部件,全靠拼凑+改装。
![]()
战斗部就是一枚普通航空炸弹,动力装置直接用上了乌克兰本地造的伊夫琴科AI-25TL涡扇发动机,而这发动机原本是给民用飞机设计的。
制导系统也走简约风,没有地形匹配这种高端技术,主要靠卫星导航,搭配抗干扰天线和开源的ArduPilot自动驾驶仪软件,用最低成本实现了远程打击。
![]()
说实话,这波操作既是无奈也是真聪明。俄乌冲突让军工供应链断了不少,外部零件又受管制,民用转军用的思路刚好破局。
虽然民用发动机让导弹体积偏大,还不隐身、只能亚音速飞行,生存能力打折扣,但3000公里的超远射程刚好弥补短板。
![]()
乌克兰早就靠一次性无人机练出了钻防空漏洞的本事,火烈鸟完全可以照搬这套战术,用射程换生存空间。
1150公斤的战斗部,比那些只带几十公斤载荷的无人机杀伤力强太多,就算和英国风暴阴影、国产海王星比,也胜在射程远、不受外部数量限制,长期作战更靠谱。
![]()
泽连斯基10月下旬就透露过,火烈鸟和鲁塔导弹已经投入战场,只是没说具体数量,看来是早有准备。11月14日的实战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乌军不仅用了火烈鸟,还搭配了无人机和其他远程导弹,攻势密集。打击目标也选得准。
![]()
克里米亚的油料设施、无人机储存设施、雷达站,还有扎波罗热州的俄军指挥所和军需仓库,全是关键节点。
但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国防部后续通报只说击落了130架乌克兰无人机,对火烈鸟的袭击只字未提。
![]()
这波选择性失声太耐人寻味了,我寻思着,要么是俄军防空系统没探测到,暴露了漏洞;要么是刻意淡化威胁,怕引发内部质疑。
一是量产关,低成本设计能不能扛住大规模生产的质量考验,还是个未知数;二是反腐关,开发商FirePoint正被乌克兰反腐败机构调查,涉嫌虚报零部件价格或夸大产量。
![]()
虽然公司否认有不当行为,但这无疑给量产添了变数。其实说到底,火烈鸟和战斧的比拼,根本不是单纯的性能PK。
战斧技术成熟、隐身性好,但对乌克兰来说,能不能拿到、怎么用都由西方说了算,太被动。而火烈鸟的核心优势是自主可控,哪怕有短板,只要能稳定量产,就是乌军打击俄纵深目标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