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待爱车的态度是不同的。
有人把车当工具,坏了随便路边找个地方修一修,能修好就行。而有的车主只认4S店,觉得只有4S店才能提供专业的维修和保养服务。
不过,很多案例证明,4S店也未必是能让人100%放心的。
![]()
坐标浙江省杭州市,市民王先生有一辆宝马5系,是5年前在拱墅区绍兴路上一家4S店买的。自购车以来,保养和维修一直都是在这家店。
前几天,他又收到店里发来的短信,说车子半年来已经行驶超过10000公里,需要进行一次“大保养”了。不得不说,大品牌的服务就是周到、贴心,连行驶里程都时刻监控着。
![]()
王先生很听劝,抽空把车开到了店里做保养,现场和业务员敲定了保养方案和金额。然而,第二天老婆去提车,问题就出现了。
“他们跟我确认的价格是5900元,结果昨天上午我老婆来拿车的时候,他们告诉说是12000元。”王先生如是说。
![]()
据妻子描述:“他(店员)就说6000不到是维修费用,其余的是保养费用,是这样说的。”
妻子没有多想,就把钱付了,但王先生觉得这事儿不合理。他此前在这家4S店保养过很多次了,每次维修和保养都是一体的,从来没有分开计算过。
![]()
最重要的是,明明前一天双方已经商定好了“大保养”的费用,怎么结账时又涨价了?而更关键的是,价格有变动难道不应该先跟车主沟通确认吗?妻子结账前他俩都没有接到4S店的电话。
![]()
不过,4S店的李总拿出了一份工单,上面有王先生的亲笔签字。根据工单上列的明细,总金额大约为15000多元(优惠前)。只是,工单上没有列出总价,只有手写的一堆项目和价格。
![]()
王先生说:“(工作人员)只跟我确认了一个5900的总价格,难道我还要拿着计算器挨个儿再算一遍吗?”
![]()
李总一口咬定,已经跟办业务的工作人员确认过,当时现场告知过车主明确的价格。然而,当王先生要求该工作人员亲自出面跟自己对一下时,被李总巧妙地拒绝了。
![]()
不过,好在王先生还有别的证据。
“店里的阮经理昨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清清楚楚告诉我,我们的销售没有告知您总价,这个是我们的失误。所以说他愿意拿1400元的机油,来作为一些回馈。”
![]()
李总随后又查了阮经理和王先生的通话录音,其中阮经理有明确提到,“总价确实是没有说”。并且,阮经理也在电话中给出解决方案,“额外送一次机油保养,价值1400元左右”。
![]()
看得出来,这位阮经理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很认真的,首先他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是奔着解决问题,平复客户情绪的方向去沟通的。但前面那位李总则相反,有点儿想逃避责任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事后阮经理会不会被批评……
![]()
除了报价和结账金额不一致,王先生还对“工时费”存在很大疑问,希望得到4S店方面的合理解释。
根据结算单上的明细显示,工时费原价7063.74元,打完折后付款金额为5286.4元。而王先生表示,从沟通保养维修的事宜开始,到最后确认金额,前后总共也就两个小时的时间,工时费为什么会这么高?
![]()
对此,李总解释道:“我们这个工时是每五分钟一个计算单位,每个工时是75元,这是行业内的标准。”
![]()
王先生听完有些诧异,他一直以为所谓“工时”是按每小时为计算单位的,没想到每5分钟就是一个工时。如果按75元/5分钟算的话,一小时的工时费就是900元……
说实话,笔者一直也是这样理解的,以为“工时”就是工作一小时,李总的解释估计能让很多人对这一概念刷新认知。
如果这样算的话,那就不应该叫“工时”了,叫“工分”似乎才更恰当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修车的时候师傅停下来抽了颗烟,用了10分钟,那是不是这10分钟也值150元?
![]()
王先生的诉求是,他无法接受“送机油保养”的方案,既然沟通时业务员给的报价是5900元,他只接受这个价格。
采访的最后,4S店方面做出了妥协,鉴于王先生这些年来的信任,是一位忠实客户,最终答应了他的诉求,以5900元结算,多付部分退回。
![]()
这次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很快便再次引发了网友对于4S店和汽修店的讨论。
很多人都表示,4S店的性价比太低了,用同样的东西,维修工的技术也差不多,收费往往是外面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还有人调侃,4S店就喜欢不怎么懂车,还大大咧咧的客户,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就往死里坑……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还是去4S店踏实,不用担心以次充好,维修技术专业,也不用担心师傅故意搞小动作,还有比较完善的售后保障,放心多了。
![]()
您的爱车都怎么保养呢?更倾向于4S店还是汽修店?评论区聊聊。
敬请点赞,转发,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