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南中珠城际铁路香山到拱北段要开工了。
![]()
这事已经写进了珠海市最新的投资计划调整里,市里把时间表摆出来了,接下来要把可行性研究、各种审批和前期准备推起来。现在的进度是:可研报告在7月1日完成了鉴修,项目正在走立项和报批的流程;项目组同时在做社会稳定方面的公示和问卷调查,目的就是把沿线居民的意见听清楚、把敏感问题先捋一遍。目标是争取在2025年10月拿到可研批复,年底先开一段先行工程,把正式动工的节点定在12月。按市里的节奏,图纸、审查、民意征询都在赶,动工基本上成了时间问题。
说白了,项目组现在不只是等批文,他们在做的是“把关系处理好”的活儿。公示和问卷不是走个形式,主要围绕拆迁补偿、安置、环境影响、施工期出行安排这些事儿来听意见。你想想,沿线要动的每一寸地、每一家人,哪怕是一点噪声影响、临时的路段封闭,都可能掀起不小的涟漪。提前把这些矛盾点摸清楚、把补偿预案、临时疏导方案放出来,才能把后面施工期的麻烦降到最低。市里口径很直白:把风险点排查清楚,确保动工时不翻车。
![]()
把眼光放大点看,这条线不是小玩意儿。线路从中山香山往南直通珠海拱北口岸,全长约44.7公里,分中山段和珠海段,设计时速是160公里,沿途拟设8座车站,像珠海北站、香洲、柠溪、九洲大道这些节点都在名单里。总投资158亿元,工期预计5年。按这个速度走,通勤效率会有明显提升:项目建成后,广州中心城区到中山岐江新城大概45分钟,到珠海市中心大约60分钟。换句话说,未来上班族的居住半径会被重新计算,很多人可能会把家安在珠海或中山,然后到广州上班也能接受。这样的变化不会瞬间就看的到全盘,但路径很清楚,长期影响会体现在房市、通勤习惯、甚至城市功能分布上。
再把这条线放进大湾区的全局来看,南中珠并不是孤立工程。广州在2025年10月又有5条地铁新线开通,区域内轨网在往更密集的方向织网;广湛高铁、深江高铁这些干线在补短板,南沙北站的交通价值也在上来——从那儿到深圳福田的时间在压缩,去香港西九龙也更方便了;高速和机场的改扩建,比如广惠高速改扩建、狮子洋通道、白云机场三期,这些都在把大湾区的“最后一公里”和“跨城几十分钟”这些事儿解决掉。简单说,南中珠是拼图中的一块,跟别的项目合起来才有更大的效果。
![]()
细看线路走法,香山为北端起点,沿线点位既考虑到人口密度,也考虑换乘便利和口岸对接。把时速定在160,不是追求极端速度,而是要在造价、班次和服务频率之间找个平衡。158亿元投入到44.7公里上,既要保证品质,也得控制资金使用节奏,不然一旦资金链跟不上,项目容易拖泥带水。施工期要管好施工噪声、扬尘、临时占道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实事,市政配套、临时交通组织方案都得提前安排到位。
网上热议的焦点主要两点:一是时间表能不能靠谱,二是拆迁补偿怎么办。时间表方面,市里把几个关键节点写清楚了,公众可以看到可研、社会稳定公示、先行段开工这些节拍。拆迁补偿更敏感,谁都怕一夜之间生活被打乱,所以项目组现在在公示里把补偿原则、安置方式、申诉渠道都明示出来,尽量把流程透明化,让受影响的人知道按什么标准来处理。这样做不一定能立刻消除担心,但至少是把事摆到台面上来解决,而不是背后搞限定或暗箱操作。
![]()
接下来要盯的几个时间点很实际:可研批复如果真能在2025年10月到位,那年底先行段动工就有戏;动工之前的地勘、征地、补偿、临时道路安排都要同步推进,别出现“拿到批复才开始做准备”的情况。动工后,沿线居民会看到更多实物变化,短期内会有关于施工期交通组织、噪声和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出现,市政和施工方得有快速响应的机制。公众关心的,不只是“什么时候开工”,还有开工后这些切身的日子怎么过。
接下来的事儿其实很实在:看可研批复下来到什么程度、看先行段哪些路段先开工、看拆迁补偿的细则里有没有留有弹性。市民能直接感受到的,会是征地公告、安置方案、施工围挡和临时改道。如果你住在沿线,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关注公示栏、参加听证会、把自己的疑问和利益表达清楚的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