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向可持续资源经济转型,膜分离技术——尤其是埃尺度(1埃=0.1纳米)下的精确离子筛分——变得日益重要。然而,传统膜材料因其无序的孔道结构,难以实现高效的离子分离。共价有机框架(COF)作为一种具有有序孔道、可调孔径和功能化孔壁的结晶聚合物,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现有合成方法如溶剂热法,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限制了COF膜的连续制备。此外,界面聚合工艺虽已工业化,但难以驱动多步化学反应以实现理想的热力学稳定结构,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同步调控单体扩散、聚合速率与自愈过程的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关艳芳博士与莱斯大学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合作提出一种“双调控界面聚合”新策略,成功制备出孔径接近理论值的COF膜。该方法在水相中使用布朗斯特酸,在有机相中使用有机碱,协同调控聚合与自愈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证实了该机制的有效性。所得COF膜在单盐体系中实现K⁺/Mg²⁺选择性高达267,在二元离子体系中仍保持234的实际选择性,较单调控膜提升三倍,同时保持较高渗透性,为水净化与资源回收提供了新路径。相关论文以“Dual-regula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with near-theoretical pore sizes for angstrom-scale ion separation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
研究团队通过图1示意了双调控界面聚合过程:水相中的PTSA通过动态氢键限制胺单体扩散,有机相中的2-甲基吡咯烷则将醛单体转化为稳定中间体,二者协同作用促进结晶COF膜的形成。图2展示了所制备TpPa-SO₃H膜的结构特征: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致密连续、无缺陷,厚度约100纳米;红外与核磁谱图证实β-酮烯胺键的成功构建;X射线衍射证明其具有高结晶度;正电子湮灭寿命谱进一步显示双调控膜的孔径分布更窄,主峰位于6.3埃,显著优于单调控膜的8.4埃。
![]()
图1. 双调控界面聚合方法制备COF膜的示意图。 水相中引入布朗斯特酸,通过动态氢键限制胺单体扩散;有机相中加入有机碱,将醛单体转化为稳定中间体。二者协同调控聚合与自愈过程,形成孔径接近理论值的结晶COF膜。
![]()
图2. TpPa-SO₃H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A)双调控IP过程示意图;(B)AAO基底表面与截面SEM图像;(C)TpPa-SO₃H膜表面与截面SEM图;(D)表面AFM图像;(E)FTIR光谱;(F)固态13C NMR谱图;(G)XPS全谱;(H)实验与模拟XRD图谱;(I)Zeta电位随pH变化;(J)单调控与双调控膜的孔径分布对比。
图3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PTSA在水相中的调控作用:PTSA阻碍DABA单体向界面扩散,降低其扩散系数,并促使分子取向更趋于一致,从而有利于形成孔径均匀的膜结构。图4则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追踪有机相中中间体的演变,发现有机碱与醛单体形成的缩合产物具有可逆反应特性,增强了自愈过程,促进了COF结构向热力学稳定态的重组。
![]()
图3. PTSA调控下水相中分子扩散的MD模拟。 (A)有无PTSA系统中分子扩散的初始与最终快照;(B)DABA分子的均方位移曲线;(C)抵达界面的DABA分子数量;(D、E)无PTSA与有PTSA系统中DABA分子在界面处的角度分布;(F)DABA与PTSA、水分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G)DABA与PTSA相互作用示意图。
![]()
图4. 有机相中有机碱调控IP过程的中间体追踪。 (A)通过亚胺离子中间体形成醛亚胺的示意图;(B)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质谱图;(C、D)醛亚胺与亚胺离子形成反应中各组分强度随时间变化;(E、F)基于所提机制的自愈过程示意图。
在离子选择性方面,图5显示双调控COF膜在单盐扩散测试中对K⁺/Mg²⁺的选择性达267,而在二元混合溶液中仍保持234的高选择性,显著优于单调控膜与AAO基底。图6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阐明其机制:单价阳离子(K⁺、Na⁺、Li⁺)在通道中快速迁移,而二价Mg²⁺因与磺酸基团强烈作用而被“捕获”,其水合壳层难以调整,导致传输能垒显著升高。
![]()
图5. TpPa-SO₃H膜的离子选择性性能。 (A)AAO基底与COF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量;(B)离子在AAO、单调控与双调控膜中的扩散系数;(C)单盐系统中单价/二价阳离子选择性;(D)二元系统中双调控膜的实际通量与选择性;(E)与文献报道的亚纳米孔膜在通量-选择性方面的对比。
![]()
图6. TpPa-SO₃H通道中阳离子传输机制。 (A)MD模拟中使用的COF通道模型;(B)各阳离子在通道中的传输速度;(C)阳离子与磺酸基团之间最小距离的分布;(D–G)K⁺、Na⁺、Li⁺、Mg²⁺在通道中的运动轨迹;(H–K)在“捕获”与“非捕获”状态下,各阳离子与水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及配位数。
该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可控制备高性能COF膜的双调控策略,还通过多尺度表征与模拟揭示了其离子筛分机制。所制备的膜兼具高选择性与良好渗透性,且具备结构均匀、易于扩展至聚合物基底等优势,展现出在海水淡化、离子资源回收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未来,该技术有望推动下一代水处理膜材料的开发与实用化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