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各种新鲜面孔层出不穷,但有些资深的面孔,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施琰就是这样一位。她不靠炒作,不靠八卦,硬是凭着真诚和专业,在年过五旬的时候,又火了一把。
![]()
先从最近开始。今年,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却因为施琰的两件事,让她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头一件事,发生在8月中旬。施琰发了一条短视频,名字叫“补胎日记”。这视频拍得特别生活化:她开车轮胎扎了钉子,找到一家路边小店修车。
![]()
修车师傅童师傅,检查完说钉子没扎透,原本谈好的50块钱维修费,主动降到了30块。
施琰感动坏了,给了师傅100块,说多的钱是学费,因为师傅让她懂得了再普通的生活也能有尊严。
![]()
视频里,她没有一点主持人架子,蹲在地上和师傅聊天,还特写了师傅那双满是油污的手,讲师傅夫妻俩来上海二十年,供三个孩子读书的故事。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稀奇的?但就是这么一个朴实无华的视频,半天时间浏览量就破了百万,近两万个赞。
![]()
为什么?真诚!这种不设防的真诚,在充斥着滤镜和剧本的短视频平台,显得尤其可贵。网友们不光看到了施琰的亲和,更看到了她对普通人、对平凡生活的尊重。
第二件事,发生在10月底。一档老牌节目《时代达人秀》宣布回归,施琰担任观察员。这节目一开播,就拿下了上海地区的收视季军。
你看,传统电视式微是不假,但好的节目,加上有分量、有口碑的主持人,依然能打动观众。
这两件事连起来看,你会发现施琰的出圈,绝不是偶然。她身上那种接地气的风格,那种对专业始终如一的坚守,让她在任何平台,都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
她就像一位老朋友,无论在哪个场合出现,都能让人感到亲切和信任。
施琰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能把不同的人生角色,切换得游刃有余。
![]()
在补胎日记火起来之前,8月15号的上海书展“诗歌之夜”上,她还和另外八位主持人,组成了一个叫“侧耳天团”的组合,和中外作家同台朗诵。
镜头里,她穿着一件简约的旗袍,声音醇厚,充满穿透力。那一刻的她,是典雅的,是专业的,和短视频里蹲在修车铺前聊天的形象,完全是两个人。
![]()
但这两种形象,在观众眼里,却都透着一股亲切劲儿。
更让人称奇的是她的状态。53岁了,皮肤紧致,气质雍容。虽然近距离看能发现眼角的细纹,但整个人散发出来的,不是老态,而是一种从容和大气。
![]()
这种多面性,其实是施琰几十年职业生涯沉淀下来的。她能把专业做到极致,也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她能在高雅的殿堂里和艺术家对话,也能在街头巷尾和普通人交心。这种能力,不是谁都能有的。
![]()
你可能想象不到,如今如此从容大气的施琰,年轻时,也曾是个深陷自卑的小姑娘。
施琰是江苏海门人,但童年到青春期都在甘肃兰州度过。这种南北文化的交融,让她既有西北人的爽朗,又带着江南人的细腻。
![]()
16岁那年,还在读高中的她,就被选进了甘肃电视台,主持青少年节目。年纪轻轻,就成了同学眼里的小明星。
19岁,更是站上了甘肃省春晚的舞台,和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朱军、水均益同台主持。那时候,她主持的节目,拿遍了省内外的奖项,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
然而,光环背后,是少女藏不住的惶恐。她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常常躲在后台哭,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舞台,看着身边那些专业的前辈,她总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淘汰。
但这份不自信,反倒成了她不断进步的动力。1996年,因为家人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上海。她顺利进入上海电视台,主持《周末乐谈》。
![]()
从音乐节目开始,她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站稳了脚跟。但她没有满足于安稳,1999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去北京广播学院读硕士。
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小事,她也因此成了当时台里少有的高学历主持人。
这次深造,对施琰来说,绝对是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1年,上海电视台进行了一场大胆的晚间新闻改革。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单人播报模式,推出了双人说新闻的新形式。施琰和比她年轻的欧阳夏丹,成了搭档。
![]()
那时候的新闻主播,都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但施琰和欧阳夏丹,却穿着休闲装,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播报新闻。
这种创新,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观众直接写信到电视台投诉:新闻这么严肃的事,凭什么笑?
![]()
施琰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她每天下班都要翻观众来信,看到批评就失眠,甚至想过辞职。
但团队坚持下来了。三个月后,收视率慢慢涨了上来。观众们也开始习惯并喜欢上这种接地气的风格,亲切地称她们为荧屏姐妹花。
![]()
之后,施琰主持的《媒体大搜索》《新闻坊》,都成了上海观众家喻户晓的民生节目。
2010年,施琰凭借一台文化晚会的主持,拿下了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那就是“金话筒奖”。2013年,又被评为SMG名优主持人,事业达到了顶峰。
![]()
然而,她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舞台之外的领域。
从2006年担任形象大使开始,她的公益身份越来越多:她是“阳光心愿”活动的常客,帮助患病孩子实现愿望。
![]()
她是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她还是世博会微笑大使等等,前前后后,她兼任了十几个公益性社会职务。
但真正让她找到人生新方向的,是2014年开播的《梦想改造家》。这档节目,陪伴了她十多年,也成了她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重要标签。
![]()
她跟着节目组,从内蒙古的沙漠,走到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她见过一家五口挤在十平米阁楼里的窘迫,也见过改造后孩子拥有独立书房的开心笑脸。
很多观众说,看施琰主持《梦想改造家》,看的不只是装修,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她从不煽情,只是安静地倾听每个家庭的故事,却总能在细节处,让人深深感动。
![]()
如今的施琰,虽然离退休年龄越来越近,但她的状态,却越来越松弛。
她开了社交媒体账号,粉丝虽然不算特别多,但粘性很高。她发布的视频内容,都是生活日常:教大家怎么看新闻里的小细节,分享公益活动中的感动瞬间,偶尔发一段朗诵视频。
她没有追逐流量,也没有刻意制造话题,只是把真实的生活,分享给喜欢她的朋友。
![]()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