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朱可夫骑着白马检阅红场。
三个月后,斯大林开始清算他。
这位打赢卫国战争的元帅,从未在战场上败给德国人, 却两次倒在自己人手里。
鞋匠的儿子,元帅的傲气
1896年冬天,卡卢加省的一个破屋里,多了个男婴, 父亲是鞋匠,母亲在农场干活, 一家四口,一间房,这就是朱可夫的起点。
11岁那年,他被送到莫斯科当学徒。
舅舅开毛皮作坊,活重,工钱少, 别的学徒晚上睡觉,他在厕所借着昏暗的灯光读书, 1913年,他自学完成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及格。
这个细节很重要, 它解释了朱可夫后来的性格。
倔强,自尊心强,认死理, 他相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也相信规则必须被严格执行,1915年8月,一战爆发, 朱可夫应征入伍,进了骑兵团。
前线只打了两个月,他就拿到两枚圣乔治十字勋章
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 另一枚是因为脑震荡住院,差点死掉,战争教会他一个道理:活着,就要比别人狠。
1919年,他加入红军, 内战、军校、提拔、学习、再提拔。
1930年,他的上级罗科索夫斯基给他写鉴定: "意志坚定,果断,对人和自己要求严格。" "但性格冷漠,同情心不足,倔强,自尊心过强。"
这份鉴定像一张预言书, 它准确预测了朱可夫未来的命运。
1939年,诺门坎战役, 日军5万多人,朱可夫用9000人的伤亡换来全歼,坦克集中使用,迂回包抄,出其不意, 这一仗让他成名,首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但也让他形成一个习惯,用伤亡换胜利,用数字压制一切质疑。
1941年1月,他当上总参谋长, 半年后,德国入侵, 7月29日,他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保住主力, 斯大林拒绝,朱可夫当场顶撞:"那我就不干了。"
斯大林真让他滚了,总参谋长职务当天被撤,扔到预备队方面军当司令。
普通人会害怕,会服软,朱可夫不会, 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种性格在战场上是优点, 在其他地方,是致命缺陷。
救火队长的血与铁
1941年9月,列宁格勒被围,朱可夫接到命令,立刻飞过去,他走进指挥部,扔给伏罗希洛夫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把方面军司令部交给朱可夫,你马上飞回莫斯科。"
没有交接仪式,没有客套话,朱可夫拿起电话:"我已经接管司令部。"
当天,他下达第一道命令: "未经本人书面批准,擅自弃守阵地的军官,立刻枪毙。" 没有商量余地, 要么死在战场,要么死在刑场。
列宁格勒守住了, 10月,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走。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罗科索夫斯基守着沃洛科拉姆斯克, 兵力不足,疲惫不堪, 他向朱可夫建议:"让我撤到伊斯特拉水库,依托地形防守。"
朱可夫在电话里咆哮: "你的上级是我!总参谋部的命令无效!"
"如果退到水库再失守,我们就退无可退了!"罗科索夫斯基没办法,只能硬扛, 朱可夫想支援他,但没有预备队。
最后从莫斯科凑了一个排,派过去, 一个排,对抗七个德军师。
莫斯科守住了, 代价是无数士兵的命,1942年,斯大林格勒, 1943年,库尔斯克, 1944年,白俄罗斯, 1945年,柏林,哪里最危险,朱可夫就出现在哪里。
他像一把铁锤,砸向德军防线,不讲究战术创新,不追求巧妙迂回。
就是集中兵力,正面硬刚,用人命堆出胜利,柏林战役,苏军伤亡8万人, 西方军事史学家评价他:"指挥能力一般,靠的是人数优势。"
但他赢了, 所有重大战役,他都赢了。
士兵们怕他,也敬他,他们叫他"战神",也叫他"军队里的霸王",布琼尼骂他:"对下属态度粗暴,要求苛刻。"
罗科索夫斯基写回忆录:"性格神经质,缺乏冷静和沉着。"
但朱可夫从不解释, 他认为战争不需要温柔,1945年5月9日,他正式接受德国无条件投降, 此时的朱可夫,站在人生的最高点。
但最危险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白马、战利品与流放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 朱可夫骑着白色阿拉伯骏马"茨皮基",从斯帕斯基大门进入广场, 1400人的乐队奏响《光荣》, 他检阅部队,接受全苏联的致敬。
雨越下越大,朱可夫想摘下湿透的帽子。
抬头看见斯大林纹丝不动,他又把手放下了,阅兵结束,斯大林发表讲话, 朱可夫站在他身边, 全世界的镜头对准他们。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朱可夫的风头盖过了斯大林。
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 太耀眼,战后,朱可夫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他住在德国,指挥占领区事务,和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建立良好关系。
1946年4月10日,斯大林突然召他回国。
理由是:"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都回国了,你也该回来了。"表面上,他升职了,陆军总司令, 实际上,他被架空了,几个月后,贝利亚的人闯进他家。
搜查持续了好几天, 他们翻箱倒柜,记录每一件物品。
朱可夫的女儿艾拉目睹全过程,吓得不敢出声,最后的调查报告显示: 7节火车厢装满从德国运回的家具, 17个金戒指,3颗宝石,15条金项链。
323件貂皮,44条从德国宫殿弄来的地毯。
55幅名画,20把枪支, 还有超过4公里的面料,朱可夫辩解:"我以为那些是没人要的破烂。" 没人信,1946年,他被贬到敖德萨军区。
从陆军总司令到边疆军区司令,落差巨大。
1947年2月,他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罪名:"反党情绪。"1947年6月,他给歌唱家利季娅·鲁斯拉诺娃颁发军功章,又一次被批评。
鲁斯拉诺娃和她丈夫随后被逮捕。
朱可夫开始每天准备一个袋子,里面放着内衣, 他在等着被抓,1946年,斯大林召开会议,准备逮捕他, 华西列夫斯基站出来:"不能这么做。"
科涅夫也表态:"朱可夫没有搞阴谋。" 多名元帅联名反对。
斯大林最终放弃了逮捕计划, 但从1947年底到1949年,朱可夫身边的将领一个接一个被抓, 罪名全是"反社会主义煽动"。
朱可夫活了下来。
代价是在乌拉尔军区度过四年流放岁月, 他对西蒙诺夫说:"我知道他们在等我认输,以为我一天也待不下去,我竭力保持曾经的我。"
两次被出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赫鲁晓夫找到他:"我需要你帮忙。" 目标是贝利亚,克格勃头子,掌握秘密警察力量。
1953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宫会议。
朱可夫带着军人冲进会议室,逮捕贝利亚, 12月18日,贝利亚被处决,朱可夫立了大功,1955年,他当上国防部长,1956年,成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1957年6月,赫鲁晓夫遇到麻烦。
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联手逼宫,要罢免他, 赫鲁晓夫打电话给朱可夫,朱可夫派军用飞机把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
他在全会上发言:"军队反对罢免赫鲁晓夫,没有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会动。"
赫鲁晓夫保住了位置, 朱可夫晋升为主席团正式委员,进入最高决策圈,他又一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太显眼,1957年10月19日,朱可夫访问南斯拉夫,飞机刚起飞。
莫斯科召开主席团会议,通过一项决议: 谴责朱可夫。
理由有四条: 在军队里培植对自己的崇拜, 削弱党对军队的控制, 军事与战略上的谬误, 搞波拿巴主义,10月24日,朱可夫回国。
当天的《红星报》同时刊登两条新闻: 朱可夫元帅访问归来,朱可夫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
赫鲁晓夫全程没说一句话,朱可夫回到家,脸色铁青, 只说了一句:"好吧,那就撤职吧。" 然后吃了安眠药,上床睡觉, 连续几天不说话,不见人。
朱可夫第二次被抛弃,这一次,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朱可夫的名字重新出现在报纸上, 苏联媒体开始发表他撰写的战役回忆文章,但他再也没有回到权力中心。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去世,享年77岁。
葬礼是斯大林去世后最盛大的一次, 成千上万人来到莫斯科中央陆军剧院瞻仰遗体, 勃列日涅夫亲自为他扶柩, 骨灰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体中。
这个从贫民窟走出来的鞋匠儿子,最终回到了红墙之内。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