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办公室围观了同事的暂估入账操作,才知道这事儿居然有“系统化打法”——不是随便瞎估,而是精准踩点、合规节税,中小公司会计学会这一套,报表准、税少缴,还能避开税务风险!
先明确:暂估入账不是“做账技巧”,是为了让账实相符的必要操作,但用对了能帮企业合理规划税负,用错了就是税务雷区。下面把同事的实操思路拆给你,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干货!
一、先搞懂:啥时候必须暂估?3种场景跑不了
别等账乱了再补,这3种情况一出现,就得启动暂估:
1. 货来了、票没到:仓库已经收了货,但供应商发票还没寄过来,为了让存货账和实际库存对上,必须暂估;
2. 固定资产能用了、票没到:比如买的设备已经装好用上了,但发票没到,得先暂估入账提折旧;
3. 费用该算当月、票没到:比如当月的房租、水电费,实际已经产生了,但发票要次月才来,得先暂估进当月费用。
二、暂估的核心价值:报表准+税能省,但别滥用!
同事说,暂估的好处很明确,但有“红线”不能碰:
好处1:让报表更真实
及时把成本费用记到当月,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固定资产不会少记,利润表的成本费用也不会漏记,报表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好处2:合理延迟缴税
暂估能增加当月成本费用,减少利润,相当于暂时少缴企业所得税——但注意!这是“延迟”不是“不交”,如果次年5月31日汇算清缴前还没拿到发票,就得把暂估的部分调回来,补缴税款,滥用暂估会被税务盯上!
三、3类暂估实操案例:分录+后续处理,直接抄作业
同事把暂估分成“费用、成本、存货”三类,每类的分录和后续处理都不一样,挨个看:
(1)费用暂估:比如当月的办公费、差旅费
2024年暂估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暂估
后续分3种情况处理:
① 2024年内收到发票:
借:应付账款-暂估
贷: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比如用备用金付的款)
② 2024年没收到,2025年汇算清缴前收到:
分录和①一样,只要在5月31日前拿到票,就不用调税。
③ 2025年汇算清缴前没收到票:
先红字冲销暂估: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红字)
再做纳税调增: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同事提醒:费用暂估适合“季度有盈利、又没以前年度亏损可弥补”的情况,暂时不想缴季度税可以用,但别长期挂暂估!
(2)成本暂估:比如销售货物对应的进货成本
2024年暂估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账款-暂估
后续处理:
① 2024年内收到发票:
借:应付账款-暂估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② 2025年汇算清缴前收到:
分录同上,不调税。
③ 2025年汇算清缴前没收到:
和费用暂估的③一样,红字冲销+纳税调增。
⚠ 重点:后期收到发票,一定要先冲销之前的暂估,再做正常的成本入账,避免重复记成本!
(3)存货暂估:比如仓库收到的原材料、库存商品
暂估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
收到发票后处理:
先红字冲销暂估:
借:库存商品(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红字)
再按发票正常入账: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最后划重点:暂估的“保命原则”
同事反复强调:暂估不是“做账游戏”,要记住3点:
1. 暂估要“实”:不能乱估金额,要按合同价、市场价来估,别瞎填数;
2. 发票要“追”:暂估后要盯着供应商要发票,别等汇算清缴才慌;
3. 调账要“及时”:没拿到发票一定要按时调增,别等税务查上门!
这套方法亲测实用,中小公司会计收藏好,下次遇到暂估直接照做,既合规又省心!
你平时做暂估会遇到啥问题?有没有更顺手的实操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把这篇干货转给身边的会计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