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上岸却分到刑部,等于状元郎被发配阎王殿。”嘉庆十六年(1811)四月,两广总督百龄接到调令:进京做刑部尚书。他当场托病,死活不去。消息一出,京师士子拍手:换我,我也跑。
跑的不止他。乾隆朝状元钱维城,分到刑部,老父连夜写信:那地儿“多造孽”,快找人调走;嘉庆进士张澍,在刑部打卡九十天,辞职信就四个字:心神俱损。
![]()
刑部=背锅+背尸+背骂名。一年秋审要勾决两千颗脑袋,每颗都可能化成夜里的催命符。道光朝有位郎中长期复核死刑,后期连蜡烛都不敢吹,说一黑灯,断头鬼就排队来握手。
![]()
更坑的是“金阎王”金光悌。这位汉尚书在堂上十年,日审夜判,签死字比签请假条还顺溜。同僚给他算过,平均一个上午砍八人,手速比厨子剁排骨还快。百龄一听要跟阎王同桌办公,头皮直接发麻:我是儒家,不是刽子手。
![]()
儒家滤镜下,刑官天然低分。王阳明早就吐槽:“刑名之学,非君子所急。”翻译过来:天天教人怎么死,算哪门子圣贤?佛教也来补刀:判人死刑=损阴德,死后要下拔舌地狱。科举精英一算 karma 值,集体绕道。
![]()
活多钱少地位低,连工部都敢笑话。六部排行:吏户礼兵刑工,刑部倒数第二,只比搬砖的工部强半格。可工部管河道、修宫殿,能捞灰色福利;刑部捞的只有冤魂。
![]()
真正操控生死簿的,其实是“刑名老吏”。他们没功名,却能把《大清律》倒背如流,一句“例载”就能让进士老爷当场社死。冯桂芬吐槽:刑部是“吏胥天下”,堂上坐的是翰林,堂下玩的是师爷,笔尖一拐,就送你去见阎王。
![]()
正经科举人不爱来,朝廷只能开闸放水。乾隆到嘉庆短短55年,刑部司官里43%是捐班,靠银子买门票。其他各部最多20%,刑部直接变“付费玩家”专区,就因正途士人集体嫌弃。
于是出现黑色幽默:帝国最需要专业人才的衙门,却被“人才”优先拉黑。国家机器一边高喊“慎刑爱民”,一边把司法岗设置成道德洼地,文化和制度互相甩锅,直到今天还能闻到余味。
网友热评: “古人辞职理由:心神俱损——太精准了,我现在每天跟甲方对接,也这感觉。” “金阎王搁今天,就是KPI狂魔+打卡阎王,谁跟他共事都得掉SAN值。” “刑部=清朝版互联网审核中心,活脏错多名声差,编制还排在末位,换我早跑路。” “别再吐槽基层法官了,几百年前状元郎就已用脚投票:这锅我不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