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儿子欠钱不还,会影响全家征信!”当催收电话打到江苏南通一位逾期者的母亲手机上时,这位老人甚至不懂“逾期”和“征信”的含义。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的催收手段已不再局限于电话和短信——社交平台曝光、伪造律师函、甚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骚扰,正在成为催收的新形态。
如果你正遭遇这种“网暴式催收”,别慌!法律早已划清红线,暴力催收不仅是违规行为,还可能构成犯罪。学会以下3招,不仅能让他们停止骚扰,还能要求赔偿!
一、新式催收的“阴招”:从电话轰炸到社交平台围剿
1. 抖音、微博成催收“新战场”
催收人员通过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含沙射影的内容,甚至直接曝光借款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借“公开羞辱”施压。例如,某网友因逾期被催收方在抖音发布视频,配文“欠债不还的老赖”,导致其亲友纷纷询问,生活严重受影响。
2. 智能技术加持的“隐形骚扰”
2025年,人工智能催收广泛应用,语音机器人可模拟人类语气频繁联系借款人,甚至分析社交动态精准施压。例如,某借款人发朋友圈晒聚餐后,立即收到催收消息:“还有钱消费,没钱还债?”
3. 伪造法律文书制造恐慌
部分催收方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通过彩信或邮件发送,威胁不还款将“立案侦查”。实际上,这类文件若未经过正规司法程序,均属违法。
为什么催收方敢如此嚣张?
· 违法成本低:许多借款人不懂维权,催收方心存侥幸;
· 技术隐蔽性强:虚拟号码、跨境平台等手段增加了追踪难度。
二、3招反击:让违法催收者赔钱又服软
第1招:存证——用“铁证”锁死违法行为
· 保存原始记录:对催收视频、短信、邮件全程录屏或截图,注意保留发布时间、账号信息等元数据。
· 使用专业工具:通过“权利卫士”等司法部认证的APP存证,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电子证据报告。
· 记录骚扰频率:若每日通话超过3次,或夜间(22:00-8:00)拨打电话,直接违反《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2招:举报——多平台同步施压
· 向监管部门投诉:通过银保监会12378热线投诉持牌金融机构;
· 要求平台删内容: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举报违规视频,平台需在24小时内处理;
· 刑事报案:若遭遇恐吓、隐私泄露,携带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依据《刑法》第293条“催收非法债务罪”追究对方刑事责任(最高判3年)。
第3招:索赔——让催收方“倒赔钱”
· 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因催收导致焦虑、失眠,保留医院诊断记录,要求催收方赔偿精神损失费;
· 要求减免债务:浙江银保监局明确规定,遭遇暴力催收的借款人有权要求网贷平台免除当期利息;
· 起诉侵权:委托律师起诉催收方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胜诉后可索要经济赔偿。
三、真实案例:他们这样打赢“反催收战”
· 案例1:湖北的宋先生因被骗欠款,催收方在抖音发布其身份证照片。他保存录屏后向平台举报,视频迅速下架,随后起诉催收公司,最终获赔2万元精神损失费。
· 案例2:河南陈女士的母亲被催收电话骚扰,她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0条起诉平台非法获取通讯录,最终平台道歉并减免30%债务。
四、长远防御:避免再次陷入债务危机
1. 主动协商还款:逾期后立即联系平台官方客服,说明困难,申请分期或延期;
2. 识别非法债务:年利率超过LPR4倍(约15%)的贷款属于高利贷,超出部分可不还;
3. 建立信用防火墙:定期查询征信报告,发现异常记录及时申诉。
法律底线不容挑战! 民法典第1032条、刑法第293条均明确禁止暴力催收。记住:你的尊严比债务更重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能从根源上终结这场“猫鼠游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