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水师“致远”级防护巡洋舰的改造方案,网上有不少,有增加装甲防护的方案,也有配备大口径速射炮的方案,等等。今天说说在不增加吨位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幅度提升“致远”级的战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到之处请多包涵。
![]()
“致远”号防护巡洋舰
“致远”级排水量只有2300吨,属于小型防护巡洋舰(三等防护巡洋舰),但是居然配备有3门克虏伯210毫米/35倍径主炮和2门阿姆斯特朗152毫米/26倍径副炮。虽然看起来火力很强,但这是纸面上的,实际火力要大打折扣。为了降低重心以提高稳定性,“致远”级的两侧舷台离水面高度实际只有6英尺。此外,高速航行时也会激起很大的浪花,影响舰艏210毫米主炮炮台的视线与操作。而舷侧152毫米副炮所在的舷台离水线太近,海浪更容易溅入。并且测试数据显示,“致远”级侧舷齐射时会造成7到10度倾斜。
如果将210毫米/35倍径主炮换成203毫米/40倍径速射炮,稳定性问题只会更严重,因为203毫米/40倍径速射炮重达15吨,比210毫米/35倍径主炮还重,并且高射速对稳定性影响也更大。如果换成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的话,也有缺陷,152毫米口径炮弹对于东方人来说还是太重了,难以持续保障高射速。对于东方人来说,还是120毫米口径炮弹更适合,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高射速。
![]()
双联210毫米舰炮
“致远”级其实可以学习日本海军的“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的火炮配置,两者吨位差不多,“千代田”号也就2400多吨。“千代田”号配备有1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前后各1门,两舷各4门。侧舷对敌时,有6门120毫米速射炮可参战,每分钟能够发射60发120毫米炮弹,火力非常猛。“千代田”号最初是配备两门法国加内特240毫米主炮,后来在英国造船厂的建议下换成10门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单位火力投射密度反而更强。
看看“千代田”号在实战中的表现。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千代田”号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本队,随旗舰 “松岛”号行动(算是保镖)。北洋水师的“广丙”号曾试图冲击日舰“松岛”号,但被“千代田”号的猛烈炮火击退。在整个海战中,“千代田”号居然没有人员伤亡,仅被击中三次,是日本联合舰队中受弹最少的军舰。实战表明“千代田”号在设计上是成功的,至少非常务实。
![]()
“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
“致远”级在吨位不变的情况下,最合理的改造就是换装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跟“千代田”号一样配备10门。统一舰炮口径,不像其他军舰需要带几种口径的弹药,这便于后勤补给。两艘“致远”级就是2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侧舷对敌就是12门,每分钟投射120发120毫米口径炮弹。虽说整体火力比不了日舰“吉野”号和“秋津洲”号,但不至于悬殊太大。
如果再把两艘“经远”级装甲巡洋舰也换装1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4艘合计4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了,侧舷对敌有24门,每分钟投射240发120毫米口径炮弹。这个火力密度够日本联合舰队一游受的,日本联合舰队一游的另两艘战舰是“浪速”级防护巡洋舰,没有配备152/120毫米中口径速射炮、火力弱很多。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就具备跟日本联合舰队一游一搏的机会,就算不敌也会让日舰损失惨重。
![]()
阿式120毫米速射炮
另外,改造时可以将“致远”级的鱼雷发射管去掉,避免殉爆的可能。早期鱼雷射程太近(500米上下)并且不可靠,配备的意义不大,多出来的吨位还不如多带一些120毫米口径炮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