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编号51的庞然大物缓缓驶离码头,以近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破浪前行、挺进东海时,我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海军两栖作战的能力边界,正在被彻底刷新。
2
这正是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艘——四川舰。它的首次海上试验,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的“终极大考”,更被全球防务界解读为无人机主导海战时代的前奏。一艘本应专注于登陆投送的舰艇,为何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答案,藏在它颠覆性的设计理念之中。
![]()
3
巨舰出海
4
清晨九点,晨曦洒落在长江入海口,四川舰高耸的舰岛轮廓逐渐清晰。全通式飞行甲板如一块巨大的金属平台横跨江面,在水面上投下长长的倒影。岸上人群的呐喊与掌声此起彼伏,而这喧嚣背后,是中国海军两栖力量十余年默默积累的成果结晶。
5
许多人只惊叹于这艘战舰的视觉冲击力,却未曾了解其诞生背后的演进逻辑。早在十多年前,071型船坞登陆舰列装部队,标志着我国首次具备了成规模的立体化兵力投送能力。
![]()
6
但那时的任务重心还停留在将人员和装备运送到目标海岸的基本层面;随后075型两栖攻击舰服役,大幅增强了直升机起降与空中突击能力,然而对于固定翼飞行器和高端无人机的支持依旧存在空白。
7
四川舰的出现,正是填补这一战略缺口的关键一环。其高达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已明显超越075型,接近部分国家轻型航空母舰的级别。
![]()
8
更重要的是,它从设计源头便突破了传统两栖舰的功能定位,不再仅是运输工具,而是集远程兵力投送、空中火力支援、无人航空作战于一体的多功能海上作战中枢。
9
从071强调“运得远”,到075实现“投得快”,再到四川舰追求“打得准”——每一次升级都映射出中国海军对现代战争节奏与远海干预能力的深入思考。此次海试,外界关注的核心并非航速指标或搭载人数。
![]()
10
真正牵动人心的是它的动力架构与电力网络。因为在这艘巨舰内部,藏着一个耗电惊人的系统:电磁弹射装置。该设备在启动瞬间需要释放巨大电能,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出极端要求。
11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风浪摇晃、盐雾腐蚀、湿度侵袭等因素均可能干扰精密设备运行。
12
本次航行测试的目的,就是在真实海况中反复检验主发动机的持续输出性能,评估全舰电力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冗余保障机制。唯有这些底层系统通过考验,四川舰才能真正由钢铁之躯蜕变为可执行高强度任务的战斗平台。
![]()
13
电磁弹射+双舰岛的门道
14
四川舰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便是其独特的双舰岛结构。熟悉航母布局的人会发现,无论是中国的辽宁舰、山东舰,还是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普遍采用单舰岛建筑。
15
一座集成航海指挥与航空调度功能的大型舰岛,虽节省空间,但在高强度作业中容易造成通信拥堵与操作冲突。而四川舰的前后双舰岛实现了职能分离:前部负责航行操控、导航通信,堪称整舰的驾驶中枢。
![]()
16
后部则专司航空作业管理,包括舰载机起飞调度、空中交通管制等任务,相当于独立的航空指挥塔台。这种分工明确的设计显著提升了指挥效率,同时优化了甲板下方的空间利用。
17
飞机停放区、维修通道与转运路径得以更加合理布置,从而全面提升舰载航空力量的出动频率与响应速度。
![]()
18
如果说双舰岛体现了战术层面的智慧,那么电磁弹射系统则是技术实力的硬核展现。还记得福建舰下水之时,全国上下为何为之沸腾?正是因为电磁弹射的搭载意味着我国跳过了蒸汽弹射的技术阶段,直接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19
如今这项尖端技术被移植至四川舰,意义尤为深远。
![]()
20
美军长期依赖的蒸汽弹射系统存在固有缺陷:能量不可精细调节。当用于弹射重型战机时尚可胜任,但面对重量轻、结构脆弱的无人机时,极易出现推力不足无法升空,或推力过猛导致机体撕裂的问题。
21
去年美军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在测试中受损,正是由于蒸汽弹射力量难以匹配小型飞行器所致。
22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可通过数字化控制精准调配输出功率,根据飞行器质量动态调整加速度,确保各类机型平稳起飞。
![]()
23
这意味着四川舰不仅能支持直-8、直-10等常规直升机运作,更能高效弹射隐身侦察无人机、固定翼预警机乃至未来可能部署的轻型舰载战斗机。
24
一张覆盖远距离感知、精确打击与空中掩护的无人航空网络,正在这艘巨舰之上悄然成型。
![]()
25
从平面登陆到超越地平线打击
26
提到两栖作战,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仍是密集登陆艇在炮火掩护下抢滩冲锋、士兵涉水上岸的经典场景。
27
这种传统的平面推进模式不仅风险极高,也极易遭到敌方预设防线的强力阻击。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此类战术已显滞后。而四川舰所代表的,正是一场登陆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
28
作为一座浮动的海上作战枢纽,四川舰内部蕴藏着强大的复合投送能力。其内置坞舱可容纳多艘气垫登陆艇及两栖突击车辆,这些装备可在远离敌方海岸的安全水域释放,快速突袭滩头阵地。
29
飞行甲板上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则可运送特种作战单位与关键物资,绕开前沿防御体系,直接空降至敌后纵深区域,实施斩首行动或破坏关键节点。
![]()
30
更为关键的是,依托电磁弹射系统,各类无人机可提前升空构建战场优势。侦察型无人机实时回传敌方火力配置与兵力部署,攻击型无人机执行定点清除任务,预警型无人机则构建空中监视网,防范敌方空中突袭。
31
在这种“空中压制+水面突击+纵深渗透”的立体攻防体系下,登陆部队能够多方向、多层次发起进攻,极大压缩敌方反应时间。
![]()
32
过去我们的两栖行动往往受限于敌方岸防火力圈,必须在危险区域内展开部署。而现在,借助四川舰的强大远程投送与空中支援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即所谓的“超视距”距离上发动攻击。
33
这种作战方式的跃迁,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员伤亡概率,也让整个登陆流程更具突然性与灵活性,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范式。
![]()
34
或许有人疑问:既然已有辽宁舰、山东舰这样的航空母舰,为何还需投入资源打造四川舰?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海军体系化作战思维的成熟。
35
航母的核心使命在于夺取并维持远洋制空权,确保舰队在广阔海域的空中安全;而四川舰则聚焦于两栖突击、对陆打击与区域拒止任务,是航母编队不可或缺的功能延伸。
![]()
36
在实际作战中,航母提供空中保护伞,抵御敌方空中威胁;四川舰则承担地面突击主力角色,发起实质性登陆行动。两者协同配合,形成攻防兼备的完整作战链条。
37
如果说航母是坚固的盾牌与锋利的长矛,那么四川舰就是精准的手术刀与坚固的桥头堡。只有二者联动,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远海安全挑战。
![]()
38
从追赶到领跑的坚实脚步
39
回望十余年前,中国海军尚未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改装成功,让我们第一次触摸到了航母技术的门槛,那是一个学习、吸收与消化的起步阶段。
40
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航母研发与制造全流程,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
41
福建舰的下水更是里程碑事件——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国产超级航母问世,使中国跻身全球航母技术第一梯队。
42
如今四川舰开启海试,意味着我们在两栖攻击舰领域同样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路径。
43
外界常用“下饺子”来形容中国海军舰艇服役的速度,但我认为,比数量增长更值得称道的,是每一艘舰艇背后清晰的战略定位与扎实的技术迭代。
![]()
44
从辽宁舰到福建舰,每一艘都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和技术突破;从071到075再到076,两栖舰艇的发展始终紧扣实战需求,步步为营。
45
四川舰所采用的双舰岛布局、电磁弹射系统,并非临时拼凑,而是多年科研攻关与工程实践沉淀的结果。这种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的发展路径,才是支撑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真正基石。
46
从北方的辽宁,到东方的山东,再到东南的福建,如今西部的四川也加入这支蓝色舰队。这些以省份命名的钢铁巨舰,如同一条条脊柱,撑起了守护祖国万里海疆的坚强屏障。
47
结语
48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仅仅是它漫长征程的第一步。接下来,它还将经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耐久航行测试,开展与其他舰种的联合演练,最终完成战斗力生成全过程。
49
尽管前方仍有诸多挑战等待克服,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艘承载着科技梦想与强军使命的新型战舰,必将顺利完成各项考核,正式披上战袍,成为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中的核心成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