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化工巨头万华化学(600309)与电力央企国电电力(600795)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各出资50%,在山东东明共同设立万华绿能(东明),注册资本高达7.2亿元人民币。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孙伟,业务范围覆盖:
- 发电、输电、供(配)电业务(具备完整电力牌照资质)
-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
- 储能系统开发与运营
- 合同能源管理(EMC)
- 集中式快速充电站建设
-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绿电合作”,更是一场高耗能产业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的范式革命。
为何是万华?为何是现在?
作为全球MDI(聚氨酯核心原料)龙头,万华化学年用电量超百亿度,是典型的“用电大户”。在“双碳”目标与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压力下,其产品若无法实现低碳甚至零碳生产,将面临出口成本飙升与市场准入风险。
因此,自建绿电+储能+智能微网体系,已成为万华保障供应链安全、降低碳足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刚需。
而国电电力背靠国家能源集团,拥有全国领先的风光火储一体化资源和电网接入能力。此次通过其山东子公司入局,既可输出电力资产运营经验,又能为万华提供稳定、低价、绿色的专属能源解决方案。
“万华绿能”的真正野心:打造“零碳产业园”样板
东明基地是万华在山东的重要化工园区之一。新公司选址于此,绝非偶然——其目标很可能是构建一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零碳工业微电网:
- 利用厂区屋顶、周边荒地建设分布式光伏;
- 在鲁北平原布局风电项目;
- 配套大型储能系统平抑波动;
-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园区内蒸汽、电力、冷能的梯级利用;
- 未来或开放充电站服务物流车队,推动产业链电动化。
这种“化工+绿电+储能+充电”四位一体模式,一旦验证成功,可复制到万华烟台、福建、四川乃至海外基地,形成标准化零碳工厂输出能力。
行业意义:传统重工业的绿色转型进入“实操阶段”
过去,工业企业谈“绿电”多停留在采购绿证或少量分布式光伏;如今,万华与国电电力以7.2亿真金白银合资成立独立能源公司,意味着:✅ 绿电不再是成本项,而是战略资产;
✅ 能源自主可控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央企能源集团正从“卖电”转向“定制化能源服务”。
这或许预示着:中国高耗能产业的脱碳路径,正从“被动合规”迈向“主动重构”。
结语:
当一家年产百万吨MDI的化工厂,开始自己发电、储电、管电,甚至对外供能,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家巨头的合作,
而是一个零碳工业新时代的开端。
万华绿能,名字里有“绿”,骨子里是“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