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仪器信息网
导读:2025年11月13-14日,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和苏州口腔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8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8th CCPM)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5年11月13日,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苏州口腔医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州市口腔医学会联合承办的第8届精准医疗大会在苏州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AI +精准医疗”为主题,特别邀请陈润生院士、林国强院士、张志愿院士等医学专家、科研学者、技术发明人和产业届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应用前景。大会旨在通过跨领域、多学科的深入交流与成果分享,合力破解该领域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科研成果向临床与产业端高效转化和落地应用。仪器信息网作为协办单位现场报道。
![]()
第8届精准医疗大会现场
会议伊始,苏州口腔医院院长/大会主席葛林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大会主席陈万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志愿院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分别致辞,向莅临会议与线上参会的嘉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葛林虎 苏州口腔医院院长、大会主席
![]()
陈万涛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大会主席
![]()
张志愿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陈润生院士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窦熙照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开幕式后是院士/专家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林国强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宿玉成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杭州师范大学谢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上海)张显明书记5位报告嘉宾带来精彩报告分享。
![]()
陈润生院士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大数据、精准医学到人工智能大模型
陈润生院士是我国最早投身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报告围绕大数据、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精准医学的核心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面向诊断更加准确、用药更加合理、治疗更加有效的需求,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底层基础则是生物医学大数据,但由于其具有多尺度、高维度、异质化、在时空上动态变化、非线性、双色(多色)等复杂特征,给数据处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此,想要实现生物大数据助力精准医学的三个关键在于:①分子组学的搜集与整合;②表型组学的表征与定量;③微观与宏观的偶联,“黑箱系统”。人工智能将其中发挥关键且重要的作用。在陈润生院士看来,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脑的数字孪生”,模型、数据与算力则是推动其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
![]()
林国强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中药创新研发,助力智慧康养
中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临床历史,源于中华民族对健康生活和繁衍生存的渴求,承载着千百年来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林国强院士指出,中医药传播遍及196个国家或地区,全球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1/3,其影响力与价值认同正不断提升。在报告中,系统性介绍了团队在中药新药创制方法与路径方面的工作进展,包括基于中医药理念开展的抗脑卒中新药SHPL-49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下的药物探索,如吉西他滨和麝香保心丸联合共同用药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等。针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林国强院士特别强调,珍稀濒危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防病治病和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亟需加强相关科学研究,深入阐明其药效物质,并加快替代品的研发与评价体系建设。同时,如何支持濒危中药材替代品规范进入市场,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
宿玉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报告题目:口腔种植中的颌骨坏死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已成为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种植患者而言,严重的MRONJ可以对颌骨产生严重后果且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报告中,宿玉成教授系统梳理了MRONJ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期和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目前临床采用的预防与治疗策略,并重点探讨种植体周MRONJ(PI-MRONJ)的风险与应对方法。他指出,鉴于MRONJ患者使用的药物类别不同(如抗骨吸收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其疾病种类(如骨质疏松症或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治疗阶段以及患者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目前关于在 MRONJ 治疗期间是否暂停相关药物使用,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共识。因此,相关治疗决策需在肿瘤科、口腔科及临床药学专家的多学科协作下共同制定,以确保疗效与风险的最佳平衡。
![]()
谢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浙江省抗癌中药与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教授
报告题目: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创制碳氢元素新药榄香烯脂质体与无氮氧成药范式突破
谢恬教授团队基于整体观与系统论创新提出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理论研发新药及治疗癌症,从浙八味中药温郁金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β-榄香烯、γ-榄香烯、δ-榄香烯),将其进行分子配伍,采用脂质体纳米制剂将榄香烯精制成为榄香烯脂质体,成功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他指出,榄香烯脂质体是全球首个仅含碳氢元素的抗癌新药,也是全球第一个抗肿瘤中药脂质体纳米制剂,成功颠覆了药物化学等教科书“无氮氧不成药”的观念。
![]()
张显明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书记/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
报告题目:交大之光,为人类健康
张显明书记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概况。并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转化医学理念,20年来持续开展生命医学领域的交叉研究。其中,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下设直属单位,主要承担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运行与科研管理等职责,并依托设施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转化医学合作网络,推动面向生命健康的交叉研究,促进技术产品的创新转化。通过突破关键技术,研究院在“试剂与检测方法”、“医疗器械与诊疗技术”、“生物材料与创新药物”等领域形成特色科研产出,有力支撑“健康中国”战略。此外,立足“大科学”发展模式,以设施技术为纽带,着力建设“科学家共同体”和“科研-产业共同体”,逐步形成“一个牌子、两个基地、三支队伍”的特色发展格局。
随后,进入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环节,陈润生院士、林国强院士、张显明书记、陈万涛教授、宿玉成教授、谢恬教授、张翱教授、季平教授、王振教授等专家围绕“AI赋能健康医疗新技术机遇和挑战”主题与现场嘉宾展开深入探讨交流。李万万教授和徐骎教授担任主持人。
![]()
院士专家面对面环节
节选问题一:当前AI技术在专业化、细分化医学场景中落地受阻,该如何破解?
陈润生院士建议,应由医疗机构亲自主导打造“垂直模型”或“行业模型”。他指出,这类模型的搭建并不复杂,资源需求大约仅为通用大模型的“千分之一”,还可借助国际开源体系进行模型“蒸馏”。如能将自身独特的临床数据与蒸馏而来的先进模型进行结合,便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平台。
林国强院士指出,AI也存在不断学习与纠错的过程。例如,他向ChatGPT询问青蒿素的手性结构数量时,模型最初给出的答案并不准确,但在多轮信息补充后才得出可靠结果。
季平教授认为,从教学医院到基层门诊,各类机构已陆续引入数字化工具。然而,相较于更成熟的临床医学体系,由于口腔医学专业更为细分,其数字化应用基础仍显薄弱,在技术路径与智能化发展方面仍需进一步借鉴和提升。
节选问题二:AI 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边界究竟在哪里?
陈润生院士表示,关于“智能”的本质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其底层逻辑远未被科学界完全弄清。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仍高度依赖人为赋予的知识与训练目标,而非像生物体那样天然具备目的性行为。正因智能的底层机制尚未完全明晰,AI 的能力边界也仍处在不断探索中。只有对智能的底层逻辑有更深入的理解,人类才能让人工智能逐步逼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张显明书记坦言,人工智能如今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重塑了知识获取的方式和学习范式。面对这一趋势,各行各业都必须积极应对,而非选择回避。
谢恬教授认为,AI 能够显著提升新药研发效率,但无法替代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思考和专业判断。疾病治疗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还牵涉医学、人文以及病理机制等多层复杂因素,必须依赖专业人员的综合研判与创新思维。
陈万涛教授强调,AI 能否替代人类的核心在于其是否具备自主意识。人类和动物天生本能拥有生物意识,而当人工智能通过学习生物意识生成“人工意识”时,才真正具备智慧的可能性。
大会期间,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分别与华夏时报和上海风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举行了“精准医疗赋能智慧健康科普行战略合作”与“数智医学技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战略合作”两项签约仪式,标志着精准医疗分会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与科普推广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
“精准医疗赋能智慧健康科普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代表:袁旭军副会长,华夏时报代表:陶炜记者)
![]()
“数智医学技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上海风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代表:王永光总经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代表:徐军副会长)
13日下午,“遗传与创新药物”专题会场与“数字智能诊疗装备”专题会场同时召开,数十位专家学者带来精彩报告,内容涵盖AI辅助诊断、干细胞临床转化、靶向药物研发进展,以及纳米诊疗材料应用、肝癌数字智能化诊疗探索、超分辨与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等热门主题方向,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
“遗传与创新药物”专题会场
![]()
“数字智能诊疗装备”专题会
为鼓励年轻学者交流互鉴,展现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大会同期设置了青年创新成果壁报展与数字智能创新医疗器械展览。
![]()
青年创新成果壁报展
![]()
部分参展展商
大会第二天(11月14日)还将举办“口腔智能新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数字肿瘤研究”和“青年学者创新成果展示”等专题会场以及大会闭幕式,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