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非共识的创新,往往是真正的创新
整理 | ww
2025 年 11 月 6-9 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昆明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诊疗的创新发展。会议期间,医学界特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院士,围绕中国在国际科研合作中的角色、代谢调控抗肿瘤新机制及青年科研人才培养等议题分享其深刻见解。
中国角色:从“学习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针对中国在肿瘤学国际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曹义海院士指出,这一角色并非自我定位,而是由科研实力所决定。“中国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实力日益增强,”曹义海院士表示,“无论是新药研发、高水平论文发表,还是新理念的提出,中国学者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义海院士观察到,国际学术交流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是我们前往国外学习,如今许多欧美专家积极寻求来华交流合作。”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新药开发领域的迅猛发展,并展望道:“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望在全球肿瘤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合作将基于各国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这表明中国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
机制革新:从“靶向肿瘤”到“调控宿主”的范式转移
曹义海院士团队发表于
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低温来激活棕色脂肪,可以促使棕色脂肪与癌细胞抢夺人体内的糖分。通过减少癌细胞的糖摄入,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他指出,这一发现不仅是通过调节代谢治疗肿瘤,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全新理念:“治疗肿瘤需要考虑‘带瘤宿主’,即肿瘤患者的整体状况。我们治疗的是人,而不仅仅是肿瘤组织。
这一理念与临床实践和监管要求高度契合。“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的关键指标是患者总生存期的延长,”曹义海院士解释道,“我们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例证:某些方法可能不直接针对肿瘤组织,而是通过调节全身功能达到显著临床效果。”
在具体机制层面,曹义海院士阐述了多方法联合的治疗前景:“将冷暴露与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甚至化疗相结合,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疗法。有的是针对肿瘤组织,有的是调节全身,从机制上很容易解释为何联合治疗能取得更好效果。”他强调,“学界已有共识:单一方法治疗肿瘤往往不够,需要不同机制的多种方法联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临床突破。”
创新培育:鼓励“非共识”探索的科研生态
对于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曹义海院士特别强调“非共识创新”的价值。他鼓励年轻科研人员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首先要对科研有执着和热爱,要充满想象,这些品质至关重要。”
曹义海院士鼓励年轻人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年轻人常常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对,但实际上,想法越‘不对’,越可能产生突破性、颠覆性的成果。要大胆思考、敢于创新,这点特别重要。”他建议年长科研人员为年轻人创造良好的探索环境:“我们不应该在早期阶段就否定他们的新奇想法,而应给予更多鼓励。”
在政策支持层面,曹义海院士呼吁加大对原创想法的支持力度:“国家可能需要加大对具有特别原创想法的年轻人的鼓励力度。那些颠覆性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带来跨越式进展。”他特别强调,“对于创新而言,更需要‘胡思乱想’——越是天马行空的思考,越可能产生新的理论和假说,推动科学实现质的飞跃。”
结语:整合理念驱动肿瘤研究新突破
从国际合作地位的提升,到治疗理念的范式转移,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曹义海院士的见解深刻体现了整合肿瘤学的核心精神。寒冷激活棕色脂肪机制的发现,标志着肿瘤治疗从单纯针对肿瘤组织向调节全身代谢的重要转变;而对“非共识创新”的倡导,则为未来科研突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创新理念与实践,正推动着肿瘤防治事业向着更加综合、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专家简介
![]()
曹义海 院士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发明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瓯江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