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德国财长拉尔斯·克林拜尔,他在欧盟财长会议前面对媒体直言,那些来自中国、价格低于150欧元的商品是“垃圾”,还说“我们不想要”。
可就前不久,德国方面还表示,希望前往中国寻求更紧密的金融合作。
一边刚说“别卖来”,一边就要“去找合作”,前后反差之大,到底是德国财长“口快”,还是欧洲在面对中国商品时,已经进退两难?
![]()
“150欧元免税”背后的旧账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欧洲内部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焦虑,从2020年疫情开始,欧洲电商格局悄然改变。
中国平台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以极具价格优势的商品大量进入欧洲市场。
由于欧盟此前设定的政策,低于150欧元的跨境小包裹可以直接进入欧洲市场,免缴关税和增值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鼓励小额贸易、便利消费者的一种手段。
![]()
可没想到,几年下来这项政策却成了某些欧洲国家眼中的“漏洞”。
以Temu和Shein为代表的中国平台,不仅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迅速抢占市场,还严重冲击了本地传统零售商的生存空间。
欧洲的小商户、服装品牌、甚至连大型百货公司都感受到了压力,价格打不过,效率比不上,消费者也越来越依赖这些“便宜又快”的中国平台。
![]()
于是,政界开始有了声音,这个免税政策是不是该结束了?
所以,在最近的欧盟财长会议上,这一问题被正式摆上桌面,法国财长公开呼吁提前终结免税政策,德国方面也迅速表态支持。
而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关税讨论,更像是一场对“谁主导欧洲消费市场”的重新争夺。
![]()
更重要的是,欧盟委员会此前还计划等到2028年再取消这项政策,但现在形势变了,从政界到产业界,越来越多的欧洲声音要求“尽快动手”。
他们认为这项原本为了便利的政策,已经成了不公平竞争的通道,而这一次,德国财长的“垃圾论”,正是这种情绪的集中表达。
![]()
德国的两张面孔
如果只看德国财长那句“我们不想要”,很容易以为柏林已经准备彻底跟中国电商说再见,但现实情况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就在他公开批评中国商品“廉价”、“低质”之际,德国政府此前还放出消息,克林拜尔将率领一支庞大的金融代表团访问中国。
而他们行程的重点,是加强与中国在金融、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合作。
![]()
也就是说德国在关上商品的大门时,却又在努力打开资本的窗口,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归根结底还是现实的压力太大。
德国经济眼下正处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期,制造业增长乏力,出口增长也开始放缓,国内消费信心不足,而高通胀和高利率的环境又让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
![]()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市场、中国的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以往德国是靠出口拉动经济,如今它更希望通过金融合作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克林拜尔可以在一边批评中国商品“扰乱市场”,一边又积极推进对华金融合作。
在欧洲内部,他需要对本地产业交代,展示出对外来低价商品的“强硬”,而在对外合作上,他又必须承认德国经济离不开中国这个现实。
![]()
两种姿态看似矛盾,其实都源于同一个问题,德国必须在全球化体系中寻找自己的新定位。
这不是德国一个国家的矛盾,整个欧盟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它既希望保持全球市场的开放,又担心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越来越靠后。
当“开放”和“保护”拉扯在一起,中欧之间的摩擦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
封得住电商,挡不住消费
欧洲政界这次对中国电商的质疑,确实来势汹汹,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想要通过取消免税、提高关税来彻底改变中欧贸易的格局,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中国电商之所以能在欧洲受到欢迎,靠的是效率和规模,从供应链整合到物流体系,从产品设计到本地化运营,这些平台早已不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
![]()
即使将来关税提高,成本增加,中国电商依然有办法通过优化渠道、降低内部成本,维持价格竞争力。
而欧洲消费者面对的现实是,同样品质的商品,在本地买要贵得多,选择依然会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那一边。
其次,欧洲自身的产业问题,并非靠限制外部力量就能解决,他们缺的不是政策保护,而是产业自身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
长期依赖补贴和保护的环境,让本地零售商在面对全球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取消免税政策带来的不是市场公平,而更可能是消费成本的上升,最终买单的,仍然是普通消费者。
再看中国方面,态度始终明确,中国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单边壁垒,主张公平竞争,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并未采取对等报复,而是选择积极应对。
![]()
一方面,中国电商平台开始加快在欧洲的本地化布局,设立仓储中心、招聘本地员工、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多边渠道推动欧盟回归理性,避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如今来看,这场围绕“150欧元免税政策”的争议,其实是一次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再思考。
在地缘政治紧张、经济转型加速的当下,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保护本地产业,如何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不伤害效率,每个国家都在寻找平衡点。
![]()
而德国财长的“垃圾论”,既是一次情绪宣泄,也是一种政治算计,映射出整个欧洲面对中国崛起时的复杂心态,既害怕被压制,又离不开合作。
但中国电商不是靠政策漏洞成功的,而是在全球竞争中一步步打出来的,欧盟与其设障,不如自省。
参考资料
好大的口气!德国财长支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我们不要中国垃圾 观察者网 2025-11-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