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人员已完成放点,马上上班。”凌晨两点多,三臂凿岩台车操作手马健昂和杨镇涛接到值班人员电话,迅速穿好工作服、水鞋,戴上安全帽和口罩,10分钟到达值班室,准备驾驶着三臂凿岩台车奔赴隧道深处的战场。
马健昂和杨镇涛负责中铁三局铜吉项目铜岩隧道的钻孔挖掘工作,进入隧道后,两人熟练地接好水电,开始钻孔作业。该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钻孔、装药爆破、出渣运输,每日进行2.5次循环作业。为确保每个钻孔的位置与深度精确无误,两人心无旁骛地操作着机械臂,很快全身就被汗水打湿,虽然辛苦但成就感满满。
![]()
在铜吉项目,马健昂和杨镇涛的技术有口皆碑。隧道超前挖控制在15公分以内,单孔作业时间控制在100秒内,这样的成绩让项目隧道开挖质量和效率都稳稳领跑全线。精湛的技艺得益于他们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2025年两人作为“成手人才”来到铜吉项目,充分发挥技术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隧道大机作业班组建设,壮大中铁三局产业工人队伍,为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注入新活力。
![]()
“听声辨危”是两人多年练就的绝活。听钻孔时的“咚咚”声,他们能敏锐察觉到空洞,预判岩爆风险,及时做好排险准备。听机械轰鸣声,他们能准确判断钻杆磨损程度,在断裂前及时进行更换。“钻杆螺纹剩不到1公分时再更换,既能物尽其用,又节省成本。”马健昂介绍说,一台三臂凿岩台车每年使用10根钻杆,凭借他们的精细操作,能够节省20%以上的钻杆成本。
当前,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然而技艺精湛的机械操作手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马健昂和杨镇涛主动扛起“传帮带”的责任,通过“师带徒”形式,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从布孔到操控机械臂,再到钻孔实操,培养一名成熟的操作手需要一两年时间。两人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理论与实操技能,在现场耐心答疑解惑,在车上手把手进行示范,快速提升工人的操作水平,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贡献着火热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李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