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联合国秘书长即将迎来换届,这本应是一场遵循既定程序的平稳过渡,然而美国却在此时横插一脚,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尽管流程上看似寻常,但实质早已暗流涌动。按照长期形成的惯例,下一任秘书长理应出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这是国际社会多年协商达成的默契。
![]()
可就在10月24日,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原文中为谢伊,保留原信息)抛出“全球择优录取”的说法,试图以“能力优先”之名,绕开地区轮替的传统安排。这一提法迅速点燃了各方情绪,使原本有序的人选讨论演变为一场规则与霸权之间的博弈。
![]()
中方已明确表态:若美方执意强推非拉美候选人,中国不排除重演1981年的历史场景——连续动用否决权,彻底阻断提名进程!为何美国执意挑战既有秩序?而中国又为何展现出如此坚定的姿态?
那堵1981年的墙
![]()
如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地区轮换制”,并非联合国创立之初的设计,而是发展中国家通过激烈抗争赢得的政治成果。在1981年之前,秘书长职位始终由欧美国家主导,第三世界国家几乎无缘此位。
![]()
当年,奥地利籍的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寻求第三个任期,获得美苏两大国背书,形势一度看似不可逆转。但中国联合超过五十个亚非拉国家,明确提出新主张:联合国不应再由发达国家垄断领导权,下一任秘书长必须来自发展中国家,并正式推出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作为候选人。
![]()
安理会随即陷入空前对峙。每当美苏为瓦尔德海姆投下赞成票,中国便立即行使否决权予以回击。十六轮投票中,中国连续十六次亮出红牌,硬生生将既定议程拦腰截断。此举不仅是技术性否决,更是对不平等权力格局的一次公开挑战。
![]()
长达数月的僵局最终迫使各方妥协。美国放弃支持瓦尔德海姆连任,中国也接受折中方案。最终,秘鲁外交官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功当选,成为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
自此,“地区轮替”逐渐固化为不成文但广泛遵守的规则,同时衍生出“不得连任三届”、“五常成员国不得参选”等配套共识,构筑起多边体系中的基本公平底线。
一个不听话的总管
![]()
美国此次为何要主动打破自己曾参与塑造的平衡机制?答案或许藏于前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的一句直言不讳:“我们需要一位真正理解西方利益的秘书长。”这句话道出了华盛顿的真实考量。
![]()
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表现显然未达美方预期。这位出身欧洲的社会党人并未充当美国政策的传声筒,反而多次批评其单边行动。例如在11月7日,其发言人公开指出,美国在某些区域实施的空袭行为违背了《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国际人道法原则。
![]()
这种独立立场令华盛顿极为不满。与其未来面对又一个难以掌控的领导人,不如趁此机会从制度层面改写规则,确保继任者更符合自身战略偏好。
可惜的是,时代早已不同往昔。美国这一次的倡议未能引发广泛响应,反倒陷入孤立境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独角戏。
![]()
11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大发言中严正指出,所谓“全球择优”实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漠视,只会加剧分裂、削弱信任。他的同事傅聪进一步强调,抛弃轮换传统将直接冲击国家主权平等这一宪章核心原则。俄罗斯代表涅边贾则讽刺道,美国仍在套用“民主对抗威权”的陈旧叙事,试图掩盖其全球影响力下滑的事实。
![]()
更为关键的是,整个拉丁美洲集团展现出罕见团结,坚决捍卫轮值权利。印度、巴西等新兴力量也明确支持现有规则。即便是英法等传统盟友,因在拉美拥有复杂经济与外交利益,态度趋于谨慎,不愿贸然站队支持美国。
否决权这张终极王牌
无论美国如何包装其主张,最终都必须回到安理会的实际表决机制上来。秘书长人选需经安理会推荐,且五常中任何一国反对即告失败。
![]()
这意味着,只要中国持反对立场,任何违背地区轮换精神的候选人都无法跨过这道门槛。否决权因此成为守护规则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
相较于1981年,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彼时中国影响力有限,而今日则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美国不仅失去冷战时期与苏联的某种默契协作,反而面临中俄在重大议题上的协同应对。强行突破规则的成本,远高于四十余年前。
中方手上还有哪些王牌?
有观点担忧,美国是否会联合西方阵营施加集体压力?对此无需过度忧虑,中国手中握有的筹码相当充分:
![]()
第一张牌是规则正当性。地区轮换不仅是习惯做法,更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具备明确法律基础。中国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仅非洲就有54国鼎力支持,加上亚洲与拉美国家,形成超百国的稳固阵线。美国若想颠覆规则,就必须先说服这上百个国家让步。
![]()
第二张牌是否决权本身的威慑力。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绝非象征性工具。1981年中国能连续否决十六次,今天同样有能力让任何违规提名人选彻底出局。只要美国触碰底线,中国就敢坚持到底,直至对方退让。
![]()
第三张牌是国际道义优势。全球舆论清晰可见:美国才是破坏多边机制的始作俑者,而中国则坚守联合国宪章精神,维护中小国家权益。两者形象高下立判。若美方执意蛮干,只会进一步丧失道德高地,促使更多国家转向与中国合作。
![]()
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一个公正、包容的遴选过程。谁在维护秩序,谁在搅乱规则,世人自有公论。美国越是强行干预,越会加速自身信誉的流失。
![]()
当然,也不排除最终中美达成某种默契,共同接受一位折中人选——毕竟连续否决将损害机构运作效率,也影响大国体面。但无论如何,中国捍卫公平正义的基本立场绝不会动摇。
![]()
这不仅仅关乎一个职位的归属,本质上是单极霸权与真正多边主义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联合国不是某一国的附属机构,更不应沦为少数强国操控世界的工具。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守住地区轮换这条底线。
历史反复证明,历经艰难才建立起来的规则与平衡,虽然脆弱,却弥足珍贵。一旦崩塌,重建之路将更加漫长。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