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黎巴嫩镑兑人民币汇率跌至0.00007933的经济绝境,一边是以色列的混凝土墙悄悄越过边境“蓝线”,总统约瑟夫·奥恩的办公桌前,堆着两份同样紧急的文件。“自家院子被邻居圈走,兜里还没钱说理”,这位临危受命的总统,选择将以色列告到联合国安理会,可这场申诉,更像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一、墙越红线:4000平米领土与被断的生计
以色列的“建墙行动”不是秘密,但越界的实锤,让边境村民忍无可忍。在黎南部亚龙村,62岁的农民哈立德指着村西南的高墙骂道:“那片橄榄园种了三代人,现在墙一挡,连浇水都要绕三公里”。
![]()
联黎部队(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的测绘报告给出了铁证:10月发现的墙体已越界侵占4000平方米黎领土,11月新增的墙体再次踩线。奥恩在紧急内阁会议上拍了桌子:“这不是边境争议,是明火执仗的侵占”,随即下令外交部长启动安理会申诉程序,附带的证据里,有联黎部队的测绘数据和村民拍摄的墙体施工视频。
对村民来说,墙不仅占了地,更断了活路。亚龙村约80%村民靠种植橄榄为生,被墙圈走的土地年产橄榄超5吨,足够支撑20户家庭的基本开支。35岁的村民萨米尔算了笔账:“今年橄榄收不上来,只能去贝鲁特打零工,可失业率都快40%了,哪里有活干?”
二、内忧外患:奥恩的“双面受敌”
申诉的决心好下,可奥恩的背后早已千疮百孔。他刚公开呼吁与以色列谈判,黎巴嫩真主党就送来公开信,直言谈判是“生存威胁”,甚至在贝鲁特组织抗议,举着“用枪炮护土,而非钢笔”的标语。
这种内部撕裂早有根源。奥恩2016年上台时,接手的就是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如今货币贬值超90%,粮食安全率跌至58%,真主党凭借武装力量成为“影子政府”。据总统府内部人士透露,奥恩在签署申诉文件前,曾深夜致电真主党领导人,承诺“申诉不代表妥协,若外交失效,绝不排除强硬手段”,才勉强换得暂时平静。
以色列那边则态度强硬。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直言“墙体是安全屏障”,还反问“黎巴嫩连真主党的武装都管不住,凭什么谈领土主权”。以军甚至放出话,若黎方试图拆墙,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边境地区已增派一个装甲营。
三、安理会博弈:美国的否决权是最大障碍
奥恩的申诉,本质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国博弈的缝隙里。联黎部队的明确测绘报告是他最大的底牌——这是联合国官方机构的结论,让以色列“未越界”的辩解站不住脚。法国作为黎巴嫩前殖民宗主国,已表态“支持维护蓝线边界”,俄罗斯也公开呼吁“以方应尊重联黎部队结论”。
但最大的拦路虎,是美国的态度。自2018年以来,美国在安理会涉及以色列的议题上已动用7次否决权。此次事件中,美国国务院仅模糊表示“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对“越界”问题避而不谈。有外交人士透露,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已私下告知盟友,“不会支持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
更尴尬的是黎巴嫩的“求援无门”。阿拉伯联盟虽发表声明“声援黎巴嫩主权”,却未提具体措施;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正忙着与以色列缓和关系,不愿为此得罪美国。奥恩派往沙特的特使空手而归,只带回一句“将在外交场合表达关切”的空话。
申诉背后:奥恩的生存逻辑
奥恩明知申诉难有实质结果,却不得不这么做。对内,这是凝聚民心的无奈之举——经济崩溃让他支持率跌至23%,借领土问题转移矛盾是唯一选择;对外,哪怕安理会无法强制以色列拆墙,也能靠国际舆论给以方施压,至少阻止墙体继续延伸。
这位总统的执政逻辑很现实:用外交姿态稳住民众,用安理会申诉牵制以色列,同时避免与真主党彻底翻脸。但风险也显而易见,若申诉无果,真主党可能借机扩大武装行动,把黎巴嫩拖入与以色列的直接冲突;而经济的持续恶化,随时可能引发新的民众抗议。
如今的奥恩,就像站在悬崖边的棋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安理会的听证会即将召开,可美国的否决权悬在头顶,真主党的枪口也在身后。他的申诉能为黎巴嫩赢回一寸土地吗?面对内忧外患,强硬到底还是妥协谈判,哪条路才是生路?
领土争议从来不是简单的“墙在哪”,而是民生、主权与地缘政治的绞缠。你觉得安理会会给出公正裁决吗?奥恩该硬刚到底还是寻求谈判?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