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的货币兑换街曾是中东金融活力的象征,如今却弥漫着焦虑气息。
2025 年末,黎巴嫩央行突然抛出“1000 美元交易强制报备” 的监管新政,引发全网热议。
这一纸政令背后,既是美国切断真主党资金链的高压逼宫,也是这个深陷 “中东最严重金融危机” 的国家,为跳出 FATF 灰名单、挽救濒临崩溃经济的背水一战。
当美元霸权的制裁大棒、真主党的主权抗议与 80% 民众的贫困困境交织,黎巴嫩的金融改革注定步履维艰。
![]()
黎巴嫩的金融整顿并非自愿选择而是内外危机的必然结果。
2024年10月,全球反洗钱权威机构FATF将黎巴嫩纳入 “应加强监控的灰名单”。这一标签直接导致国际资本加速撤离,本就缺血的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
美国的制裁压力更是步步紧逼,2025年3月至7月,美财政部连续出手,先后制裁8名真主党高层及关联企业,并曝光伊朗革命卫队通过黎境内金融渠道,向真主党输送逾 10 亿美元资金的链路。
华盛顿还放出狠话,若黎巴嫩不加速阻断真主党资金流,以色列将扩大军事打击范围。
以色列随即用行动呼应,2024年10月,以军空袭叙黎边境的真主党4400部队据点,该部队被美以认定为 “资金转移核心”,负责通过石油走私、毒品交易等方式为真主党创收。
![]()
12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监管新政,堪称黎巴嫩史上最严格金融管控。
根据央行通告,所有货币兑换商、汇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对1000美元及以上交易进行 “全流程报备”,收集客户身份信息、资金来源证明、交易用途等细节,经央行系统核验后才能执行交易。
这一措施精准瞄准黎巴嫩的 “现金经济顽疾”。
201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国银行体系崩溃,储户存款被冻结,民众对金融机构信任度归零,现金交易占比飙升至经济总量的 75%。
![]()
大量未受监管的货币兑换点成为 “灰色通道”,不仅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更成为真主党转移资金的重要载体。
美国财政部曾披露,真主党通过黎境内兑换商,将伊朗石油出口收入转化为现金,再通过 “卡德哈桑协会” 等机构分发至各级组织。
央行在声明中强调,新政完全对标 FATF 反洗钱标准,目标是 “修补监管漏洞,重建国际社会信任”。
但普通民众却忧心忡忡,公立学校教师蒂玛的月薪已从2000美元缩水至80美元,1000美元的报备门槛可能让小额跨境汇款变得繁琐,进一步加重生活负担。
![]()
监管新政刚一出台,真主党便发起猛烈反击。
其议会党团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此举是 “金融封锁” 和 “主权干涉”,指责黎巴嫩政府沦为 “华盛顿的傀儡”。
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更是直言:“这些措施只会让 80%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民众雪上加霜”。
真主党的抗议并非没有民意基础,黎巴嫩大学经济学家阿尼斯・阿布・迪亚卜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导致货币贬值 90% 以上,中产阶层彻底瓦解,年轻人失业率突破 35%,留学归来的大学生也只能找到月薪不足 600 美元的底层工作。
![]()
许多民众依赖跨境现金汇款维持生计,担心新政会导致汇款延迟、手续费上涨。
但从国际层面看,改革已是必选项。IMF 明确要求,黎巴嫩需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才能获得急需的纾困贷款。而 FATF 灰名单的持续存在,让黎巴嫩对外贸易、国际投资陷入 “冰封”—— 议会经济委员会主席布斯塔尼坦言:“全球融资环境恶化,西方援助锐减,我们已没有退路”。
此次金融整顿的核心目标,是切断真主党赖以生存的资金供应链。
以色列国防部曝光的视频显示,真主党旗下的4400部队(前身为 108 部队)构建了三大资金渠道,伊朗石油经叙利亚转售的收入、伊朗大使馆空运的现金、跨境非法贸易利润,年资金规模达 10 亿美元。
![]()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卡西尔(被美以列为 “头号金融目标”),曾通过复杂的跨境网络,将伊朗央行 6300 万美元汇款成功转移至真主党账户。
美国甚至悬赏 1000 万美元征集其资金运作线索。2024年10月,卡西尔在叙利亚遇袭身亡,但其建立的资金网络仍在运转。
黎巴嫩的金融监管新政,正是要从终端切断这一网络。
但分析人士指出,真主党可能转向更隐蔽的渠道,比如拆分交易至1000美元以下,或利用地下钱庄规避监管,这场资金链围剿战将是长期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