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闻频道,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场面”一件接着一件,但当把视线转向身边的具体生活,转向社交媒体上的吐槽,甚至看看自己或朋友的“钱包”,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可能又会悄然浮现。
![]()
这种国家层面的“强”与个人层面的“困”并存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家们梳理了其中的脉络,无奈地道出了这看似矛盾现象背后的实情。
一、转型的阵痛
国家的强大,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
咱们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那艘采用顶级电磁弹射技术的巨舰,正式加入了海军序列,标志着中国昂首迈入了三航母时代,劈波斩浪,守护深蓝。
![]()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上演了“太空华尔兹”,与天宫空间站实现了快速对接,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的惊人精度与速度。
宏观经济的“成绩单”也同样亮眼,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可谓一骑绝尘,产业升级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这些成就,彰显的是国家整体肌肉力量的提升,而GDP的增速,说明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动力,正在朝着产业升级、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既定航向稳步前行。
![]()
但问题是,这份辉煌的“国家账本”的增益,传导到每个家庭的“小账本”上,需要时间和渠道,而眼下,这个传导过程正遭遇着“堵车”。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贷款、卖地、盖房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增长循环,带动了钢铁、水泥、家电、装修等无数上下游产业,据估算,这一庞大的体系曾牵动我国GDP近15%的比重,关联着数千万个就业岗位。
![]()
很多普通家庭的财富积累和获得感,也紧密地绑定在这条链条上——工资增长、生意机会,乃至最重要的家庭资产——房子,都在升值。
然而,任何模式都有其生命周期。
当居民的负债率逐渐高企,到多数家庭六个钱包都已掏空,难以再承受更高的房价和房贷时,这条曾经的高速路就开始变得拥堵不堪。
![]()
于是,经济转型成了迫在眉睫的必由之路。
国家正在全力将经济发展的引擎,从房地产切换到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精尖领域。
转型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阵痛也随之而来。
![]()
首当其冲地就是就业问题,高精尖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它所能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于庞大的建筑工地、房产销售中介而言,数量可能更少,门槛却高得多。
一个大型楼盘开工能吸纳成千上万名建筑工人,而一家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可能只需要几百名顶尖工程师。
这让从传统行业溢出的劳动力,很难迅速无缝对接到新的赛道上去,从而加剧了部分群体的就业压力。
![]()
而新兴科技产业创造的财富,其流动速度和方式也与过去不同。
房地产繁荣时期,一个项目的收益会较快地通过工资、材料采购、服务消费等渠道,渗入到社会的毛细血管中。
而科技巨头创造的巨额利润,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塔尖”,用于再投资、技术研发或股东回报,转化为普通服务业消费需求的速度相对较慢。
![]()
这就造成了宏观产值在增长,但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却感觉停滞甚至倒退的“温差”。
最近《经济观察报》报道的“贷款卖房”现象,就是一个生动的缩影。
一些早年借助杠杆、借钱凑首付买房的人,如今发现房价的跌幅不仅抹平了当初投入的首付款,甚至房屋的售价已经低于剩余的银行贷款。
![]()
卖房不仅拿不回钱,还得额外凑钱去还清房贷。
这种“负资产”的窘境,加上今年来国企、公务员、教师乃至银行等传统“金饭碗”行业也传出的降薪消息,以及规模以上工业私企利润率创下新低的数据,都让普通人对自身的经济状况感到忧心忡忡。
![]()
甚至连上海某著名寺庙的香火都大不如前,捐款者减少,寺庙甚至考虑反向救助昔日慷慨、今朝遇困的捐赠者。
所以,理解了经济转型这幅宏大的画卷,我们或许就能更平和地看待当前这种“割裂感”。这并非是谁的对错,而是一个经济体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换轨”阶段。
![]()
专家指出,民众需要认清的现实是:既不要被宏大的国家叙事完全“洗脑”而忽视了个人层面的实际挑战,也不必因眼前的暂时困难而陷入过度的焦虑和悲观。
生活终究需要靠自己一步步去经营和突破。
二、红利的“慢渗透”
经济转型带来的红利,并非像暴雨般倾盆而下,瞬间惠及所有人。它更像是一场春雪消融后,雪水顺着岩层的缝隙,慢慢地向下渗透,最终滋养大地。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甚至可能会经历反复。
![]()
有专家提到了日本的例子,该国经历了所谓“失去的三十年”,经济长期低迷,但经过漫长的结构调整和企业努力,如今其股市、楼市和GDP也逐渐显现出复苏的势头。
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于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当前,国家层面正在努力打通堵点,想办法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
例如,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民生底线;鼓励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创造更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对于个人而言,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或许更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提升自身的技能韧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所以,当我们再次感叹“国家越来越强大,为何自己却感觉没赚到什么钱”时,或许可以有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
我们正身处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国家的强大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竞争的基础和底气,而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则是这场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它考验着国家的智慧,也考验着每个个体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
未来的路不会一马平川,但方向已经明确,在为国家每一步突破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脚踏实地,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相信随着转型的深入,那岩层下渗透的溪流,终将汇成滋养更多人的江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