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34岁了还蹦这么高!这哪像退役两年的人啊?”
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混双决赛现场,当裁判宣布最后一分有效时,穿着广东队队服的刘诗雯突然蹦跳着冲向教练,胸前的金牌随着动作晃出耀眼的光。
看台上瞬间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有球迷举着“小枣yyds”的灯牌哭得直抹眼泪。
![]()
谁能想到,这个在赛场上笑得像个小姑娘的冠军,已经退役两年,平时都在浙江大学的课堂里上课;
更没人敢信,她和搭档林高远是在0-2落后的绝境下,连扳四局完成的惊天逆转。
有人说全运会乒乓球是“地表最难赛事”,比奥运会还难打。当23位世界冠军、17位奥运奖牌得主齐聚赛场,每场比赛都可能爆出冷门。
可偏偏是这些不被看好的“边缘者”,在赛场上书写了最动人的故事。
![]()
34岁的刘诗雯凭什么逆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胜利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先说说最让人揪心的刘诗雯。赛前采访时,她自己都笑着说“就是来圆个在家门口参赛的梦”。
这话没人当谦虚——毕竟两年没系统训练,体能早就跟不上现役选手,何况她要面对的是21岁的蒯曼和20岁的陈垣宇,这对年轻组合一个是国家队主力,一个是重点培养对象,正是体力和冲劲最足的时候。
![]()
比赛一开始就印证了大家的猜测。第一局双方咬到13平,年轻选手凭借更快的衔接拿下关键分;
第二局刘诗雯换到被动接发球轮次,被对手抓住机会再丢一局。看台上有球迷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直播间里满屏都是“尽力了就好”的安慰。
可老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越是绝境越冷静。暂停时刘诗雯没跟林高远多说战术,只拍了拍他的胳膊:“别急,把节奏放慢。”
重新上场后,她果然变了打法——不再跟着对手疯狂跑动,而是用精准的落点控制调动对方,每一分都打得稳扎稳打。
![]()
就这么一分一分追,第三局险胜,第四局乘胜追击,第五局抓住年轻选手急于求成的失误拿下赛点。
最精彩的第六局,双方打到10平!体育馆里的空气都像凝固了,连裁判都不自觉地攥紧了笔。最后一球刘诗雯接发球侧身拧拉,林高远跟进快带得分,两人同时攥拳怒吼的瞬间,看台上的邓亚萍都忍不住站起来鼓掌。
![]()
赛后邓亚萍直言:“这就是经验的价值,她把比赛节奏牢牢捏在自己手里,这是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条夺冠视频刷爆网络后,有网友翻出2005年刘诗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照片,配文说“18年了,她眼里的光从来没变过”,这条评论收获了5万多点赞。
还有人留言:“从东京奥运的遗憾到现在的冠军,她靠热爱扛过了岁月”。更动人的是刘诗雯的采访,她把金牌贴在胸前哽咽着说:“广东队培养了我,就算咬着牙也要为家里拼一次。”
![]()
如果说刘诗雯的胜利靠的是经验,那陈梦的翻盘就全凭“大心脏”。这位奥运冠军停赛九个月,复出第一场就遇上了势头正猛的年轻选手蒯曼。
同样是0-2落后,场边教练都捏了把汗,毕竟长时间没比赛,手感和状态都要重新找。
可陈梦愣是靠着关键时刻的稳定发挥挺了过来。第三局打到9-9时,她连续两个擦边球得分,硬生生把气势打了回来。
![]()
之后的比赛里,不管蒯曼怎么疯狂进攻,她都能稳稳接住,关键分上从不手软。赛后陈梦笑着说:“没什么技巧,就是打了这么多年大赛,知道什么时候该沉住气。”
有网友调侃:“这就是奥运冠军的底气,越到关键时候越冷静。”
比起前两位,朱雨玲的故事更让人泪目。这位曾经的国家队主力,2020年查出甲状腺癌后就淡出了赛场。
![]()
谁都知道癌症治疗对身体的消耗有多大,更别说要重新站上高强度的赛场。
2024年她通过澳门人才引进计划复出时,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了“勇气可嘉”的评价——没人真的期待她能出成绩。
可朱雨玲用实力打了所有人的脸。女单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世界冠军陈幸同,两人打得难分难解,每一局都咬到最后一分。
![]()
关键时刻朱雨玲果断叫了暂停,回来后直接改变战术,最终4-2赢下比赛,成为第一个闯进全运会女单半决赛的澳门选手。
赛后采访时,她没有太多激动的表达,只是平静地说:“能重新站在赛场上就很满足了,每赢一场都是惊喜。”
这句话让无数网友破防,有评论说:“她打败的不是对手,是曾经的病痛”“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无关成绩只关坚守”。
![]()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全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总能上演这么多逆袭?看看赛场的强度就知道答案。
这里的选手一天最多要打三场比赛,从早上八点打到深夜十点是常事,2021年王曼昱甚至创下过9天打18场比赛的纪录,这种密集赛程在国际比赛里根本见不到。
更重要的是,中国乒乓球队藏龙卧虎,“拿世界冠军容易,拿全国冠军难”这句话从来不是空话。
![]()
国家队总教练李隼赛前就说过:“全运会的难度远超奥运会,因为每个对手都太熟悉了,想藏招根本不可能。”
樊振东打完一场硬仗后也坦言:“在这里每一分都不能放松,稍微失误就可能输球。”正是这种极致的残酷,才让那些逆袭的故事更显珍贵。
如今女单半决赛对阵已经出炉:孙颖莎VS朱雨玲,王曼昱VS陈梦;男单赛场樊振东对决王楚钦,林诗栋挑战袁励岑。
![]()
不管最终谁能夺冠,这届全运会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34岁的刘诗雯用冠军证明,年龄从来不是梦想的障碍;停赛九个月的陈梦告诉我们,沉淀之后更能爆发力量;
战胜癌症的朱雨玲让我们懂得,坚守本身就是胜利。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剧本”,只有拼尽全力的坚持;没有“不可能”,只有永不放弃的信念。
![]()
赛场之上,金牌固然耀眼,但比金牌更动人的,是那些在绝境中不低头、在挫折中不放弃的瞬间。就像刘诗雯夺冠后蹦跳的身影,那是热爱最纯粹的样子,也是体育精神最动人的模样。
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这些赛场上的逆袭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翻盘的可能。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半决赛,看更多坚守与热爱在赛场绽放!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