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利不起早,无利不分合。
每一次的分与合,都有复杂利益牵涉。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河东节度使管辖区域再次缩小,北部云、朔、蔚三州从河东剥离,成立新组织:大同团练使,治所在云州。
开元天宝年间,威名赫赫的河东节度使辖制整个河东道军事,盛唐最有权势九大节度使之一。
安史之乱后,河东道被划分为河东、昭义、河中三镇。
如今,变小的河东镇只能更小,真对上那句唐朝还没有的谚语: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唐武宗这次对河东“切割”操作有三个很老套的原因:军事、政治和经济。
为保证创新性,改变个说法叫做:气候、制衡和省钱。
第一说说气候。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云朔蔚三州在雁门关外,塞风扬沙戈骊控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之路。
大唐前期,整个西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帝国兴起源自天命,温暖适于居住,水分滋育生命,所以大唐定都长安,吐蕃回鹘等因势而起。
气候造就盛唐崛起吐蕃。
到了中后唐,西北降水南移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也明白劫掠不对杀人不好,可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是问题。
靠天吃饭的游牧模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诉求时,游牧民族就开始南下抢夺生活社会化经济产业化的中原王朝。
回鹘频繁南下劫掳大唐北部边镇,劫掠财物掳掠百姓。
唐廷必须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于是从河东镇独立出云朔蔚三州,让这三州形成西联朔方,北阻胡马,东接幽州,河东支撑身后立体架构。
第二聊聊制衡。
削弱河东镇实力,是长安天子制衡藩镇赤裸裸的阳谋。
到唐武宗时期,经过小藩镇化几十年的发展,藩镇大帅们不论打仗行不行打酱油绝对一流。
长安天子组织群殴活动,叫谁去谁绝对去,但叫谁动手谁不动手。
比如讨伐昭义刘稹,天下兵马确实全到,几十万大军凑一起吃吃喝喝品评旗帜军装武器,大眼瞪小眼,就是愿意动真格,每天花费上百万,打了一年,愣生生没打下来。
预算花光没进展,距离烂尾不远。
唐武宗会昌灭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筹钱。
大藩镇不好管让你变小,慢慢的,小藩镇也不好管,那就让你变得更小,搞成星型网络制衡。
第三算算省钱。
对帝国来说,经济是基础,稳定是经济的基础。
大唐中后期,政局乱战斗多。
平藩战争都是藩镇出兵唐廷出钱,藩镇除了自身赋税自己拿之外趁着战争讹骗唐廷的钱,公家的钱不拿白不拿,拿了还想拿,不败不胜可以一直拿。
军费成为唐中后期朝廷最重要开销。
大唐中后期士兵分为两种,专职和兼职。
专职的一年四季都要发放衣服和粮食,属于稳定工作按时发薪,叫做官健;兼职的招募当地人,两业并行,春夏搞农业,自己搞钱自己花,秋冬搞军业,朝廷发钱随便花,对百姓是多元化收入,叫做团结兵。
所谓团练使可以解释为招募团结兵训练打仗的官员。
设置的云朔蔚的大同团练使可招募当地农民作为团结兵,这样可省去秋冬一半人力成本,属于降本增效要求中节流降本方法。
所以,从安全、安稳和安定角度,会昌年间,唐武宗对河东镇再次进行一次分割,当然这也是唐廷对藩镇策略的一个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