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患者一听“血糖高”,就开始草木皆兵,连坚果都不敢碰,生怕一不小心“吃出糖尿病”。尤其是花生,很多人觉得它“油脂重”“热量高”“升糖快”,于是直接封杀,连带着下酒小菜、炖汤配料、早餐豆浆都变得索然无味。
![]()
但你知道吗?这其实是个大误会。
不少临床医生最近开始重新审视花生在高血糖饮食中的角色。
我们发现,花生远比你想象的“有料”——它不但不“升糖”,反而可能在多个方面对高血糖人群有益。
高血糖的人适量吃花生,真的可能带来7个方面的改善。
![]()
首先最关键的,是花生对血糖的“稳定作用”。
很多人误以为花生会升糖,是因为它含有油脂和蛋白质,入口香浓,容易让人联想到“肥胖”和“高热量”,但从血糖反应的角度来看,花生的血糖生成指数(GI)只有14,远低于白米饭(GI83)和白面包(GI70)。
什么意思?就是你吃完花生,血糖升得比吃米饭慢多了。而且花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这两样东西能有效延缓胃排空速度,减缓碳水进血速度,平稳血糖波动。
![]()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大问题,不是“糖吃得多”,而是血糖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胰岛功能就这么被反复拉扯着耗光了。
而花生这种“低GI+高脂+高纤维”的食物组合,恰好能在餐后起到“刹车”的作用——不是不让你升糖,而是让你慢慢升、稳稳降,不至于一下冲上天。
第二个隐藏惊喜,是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提高。
这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点。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不是“糖吃多了”,而是胰岛素出了问题。尤其是2型糖尿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身体对胰岛素“视而不见”,胰岛素水平高了,血糖还是降不下来。
![]()
有研究发现,花生中的白藜芦醇(是的,它不只存在红酒里)和多种植物甾醇,在动物模型中能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虽然人类研究还在继续,但从机制上看是合理的——这些植物活性成分能抗氧化、抗炎,而慢性低度炎症正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推手。
第三个让人惊讶的点,是花生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反直觉?“花生那么油,怎么还减肥?”听医生解释。
![]()
花生的确脂肪含量高,但它的饱腹感也强。一小把(约25克)花生就能让人产生“吃饱了”的错觉,减少后续进食量。而且花生的“热效应”高——它在体内消化吸收过程耗能多,真正转化为脂肪的比例比你想象的低。
还有研究发现,长期适量摄入坚果类食物的群体,体重反而更稳定,腰围更小。这背后,和花生里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健康脂肪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对高血糖人群来说,简直是基础中的基础,而花生恰好能成为“高质量加餐”的一个选项。
![]()
第四个值得一提的,是脂代谢改善。
血糖高的人,往往胆固醇也高,甘油三酯也飙。因为糖脂代谢是一体的,胰岛素抵抗不仅让血糖升高,也让脂肪在血管里堆积。
花生中的油酸(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被发现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改善血脂谱。
你可以理解为:花生虽然“油”,但油得高级,不是那种让你堵血管的“坏油”,而是让你的血管“顺滑”的“好油”。
![]()
第五个好处,和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高血糖不是“糖高”这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得各种并发症:眼底出问题、肾功能下降、脚烂不愈……背后机制之一就是炎症因子长期激活。
而花生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比如维生素E、黄酮类、多酚类,能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从源头上“降火”。你可以把花生看作是“软性抗炎食物”,不是猛药,但长期吃,能潜移默化地把身体的火气“压一压”。
第六点,和血管健康有关。
![]()
糖尿病最怕的,不是糖本身,而是糖对血管的慢性破坏。
高血糖会让动脉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弹性下降,最终导致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而花生中的精氨酸,是合成一氧化氮的原料,一氧化氮是血管的“保护神”,能舒张血管、提高内皮功能,降低血压风险。
再加上花生对血脂的调节作用,长期食用对“糖+心血管”这类高危组合的人群,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帮助。
![]()
最后一点,别忽视花生的心理支持价值。
糖尿病人饮食控制很严格,很多人长期处于“吃不饱”“吃不香”“吃得没情绪”的状态。而花生这种香脆可口、咀嚼感强的小零食,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减少对高糖高油食物的渴望,提升依从性。
而且花生含有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原料,间接参与情绪调节。很多糖尿病人长期血糖起伏,情绪也容易焦躁、抑郁。日常适量吃点花生,不仅是嘴巴的享受,也是情绪的调剂。
![]()
我们说的是“适量吃”,不是“狂吃猛吃”。花生再好,也含热量,每天一小把就够,最好是原味烘烤的,别被“糖衣花生”“香辣花生”这些加工食品给骗了。
而且花生虽然对多数人友好,但对花生过敏的人群,一定要避免接触。还有胆囊功能不好、已患脂肪肝较重的人群,也要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摄入量。
别再一刀切地把花生踢出饮食清单了。合理吃,吃对方式,吃对场景,它可能成为你控制血糖路上的小小“暗器”。
参考文献: 张文宏,王丽华.花生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4):397-403. 刘晓琳,李建军.坚果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机制探讨[J].营养学报,2021,43(6):589-59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