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过钱却被起诉催债,自己的房子莫名被查封”——这种看似荒诞的事,都是虚假诉讼惹的祸。2025年,从最高法到地方检察机关,都在加码打击虚假诉讼,但奇怪的是,这类“打假官司”反而越打越多。数据显示,仅2024年检察机关就监督纠正虚假诉讼案件1.2万余件,其中不少是涉案上千起、金额数百万的团伙作案。
![]()
为啥严查之下还有人敢顶风作案?核心就是背后有“5环黑产”撑腰,再加上“低风险、高回报”的诱惑,让不法分子甘愿铤而走险。今天用大白话拆解虚假诉讼的赚钱套路、黑产链条,还有为啥难根治,让大家看清这背后的猫腻,也知道遇到时该怎么应对。
先搞懂:啥是虚假诉讼?本质就是“骗法院”
简单说,虚假诉讼就是“打假官司”,要么是原被告恶意串通,要么是一方单方面造假,编造虚假的法律关系(比如借贷、买卖、知识产权侵权等),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目的就是通过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骗取钱财、转移财产,或者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套路主要有三种:
- 无中生有型:根本没有借贷关系,却伪造借款合同、收条,甚至制造虚假转账记录,起诉要求“还钱”,本质就是骗钱;
- 偷梁换柱型:本来是生意往来、赠与等其他关系的资金流水,硬改成“借款”,拿着真实转账记录起诉,把合法资金变成“债务”;
- 卷土重来型:债务早就还清了,却隐瞒事实,拿着原合同再起诉,让借款人重复还钱,或者趁机抢占财产。
比如某文化传媒公司的操作就很典型,他们收集别人的音乐电视作品,伪造著作权转让合同、涂改权利人信息,骗取著作权登记证书后,批量起诉全国上千家KTV,索赔金额高达数百万,光虚假诉讼就提了1万多件 。还有浙江的一家版权代理公司,诱导商户把别人的纺织花型拿来登记,再以“侵权”为由起诉其他经营户,涉案金额340余万元,完全把诉讼当成了赚钱工具 。
揭秘5环黑产:分工比正规公司还明确
虚假诉讼能屡禁不止,关键是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从“造证据”到“打官司”,5个环节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得像正规公司:
1. 源头策划层:就是整个骗局的“大脑”,负责找目标、定方案。比如发现有人有房产但负债多,就策划“虚假借贷”,目标是通过判决把房子转到自己名下;或者瞄准知识产权、民间借贷这些容易造假的领域,制定批量诉讼的计划。
2. 证据伪造层:专门负责“做假材料”,让虚假事实看起来“天衣无缝”。伪造借款合同、收条、转账记录都是基础操作,高级点的还会涂改著作权信息、伪造创作说明,甚至提前修改作品创作日期,就为了骗取官方登记证书,让假证据更有“说服力” 。
3. 中介代理层:黑中介、黑代理是产业链的核心纽带。他们负责对接策划方和诉讼方,找“原告”“被告”演员,联系造假人员,甚至帮着整理材料、对接法院。有些代理公司还搞“风险代理”,打赢官司再分赃,完全把法律当成了生意 。
4. 诉讼执行层:由专业人员出面打官司,甚至会串通相关人员规避审查。他们熟悉法律程序,知道怎么提交证据能蒙混过关,拿到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强制执行,比如查封房产、冻结账户,把“虚假债权”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
5. 利益分配层:最后按事先约定分赃,策划者拿大头,伪造证据的、代理诉讼的、出面当“演员”的各分一杯羹。比如批量起诉KTV的案件,策划公司、代理律师、提供作品的人会按比例分成索赔款,一本万利。
这条产业链里,每个人都只负责自己的环节,隐蔽性极强,再加上有专业人士指导,普通人很难分辨,就连法官也容易被表面证据迷惑。
为啥敢顶风作案?高利润+低风险,诱惑太大
2025年虽然严查,但虚假诉讼还是越打越多,核心原因就是“收益太高,风险太低”,对不法分子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
- 利润有多高?一本万利!虚假诉讼的成本极低,伪造一套合同、做个转账记录花不了几千块,但一旦成功,就能骗取几十万、几百万的财产,或者通过批量诉讼赚巨额索赔款。比如那些批量起诉经营户的知识产权虚假诉讼,一次起诉就能索赔几万,上千起就是几千万,利润堪比贩毒。
- 风险有多低?之前很多人觉得“就算被发现,大不了驳回起诉”。因为原被告串通造假,证据链看起来很完整,法官案多人少,很难逐一深入调查,很多虚假诉讼都能蒙混过关。就算被查实,过去也常是简单罚款、驳回起诉,很少有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更关键的是,虚假诉讼的受害者往往后知后觉。比如被冒名起诉的人,可能直到房子被查封、账户被冻结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而那些被批量起诉的小商户,为了不影响生意,就算知道是虚假诉讼,也可能选择私了赔钱,反而让不法分子更嚣张。
2025严打升级:这些行为,现在要坐牢!
不过要提醒的是,2025年的严打可不是说说而已,现在虚假诉讼的风险已经大幅提升,再顶风作案很可能要坐牢:
- 首先,查处手段更先进了。法院和检察机关会通过大数据比对,比如核查转账记录的真实性、分析案件的批量特征,一旦发现“同一批原告起诉上千个被告”“证据格式完全一样”,就会重点审查,很多批量虚假诉讼一查一个准。
- 其次,处罚力度翻倍。过去可能只是罚款、驳回起诉,现在只要查实是虚假诉讼,不仅要返还非法所得,还会被处以高额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会以“虚假诉讼罪”“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如果是法官串通造假,也会被严肃追责,撤职甚至坐牢。
- 最后,鼓励举报+反向追责。现在各地都开通了虚假诉讼举报渠道,受害者可以提交证据举报,一旦查实,造假者不仅要赔钱,还要承担法律责任。比如有人被虚假借贷起诉,只要能证明合同是伪造的,不仅能驳回起诉,还能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最后想说:虚假诉讼坑人坑己,别抱侥幸
虚假诉讼看似能赚快钱,实则害人害己,还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它让真正需要维权的人难获公正,让法院的判决失去公信力,让普通人对法律产生怀疑,最终损害的是每个人的利益。
对不法分子来说,别再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2025年严打之下,大数据、跨部门协作让虚假诉讼无所遁形,一旦被查,不仅要吐回非法所得,还要坐牢,得不偿失;对普通人来说,如果遇到莫名被起诉、财产被查封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收集证据,向法院或检察机关申请再审、监督,千万别私了认栽;对企业和商户来说,遇到批量诉讼、不合理索赔时,要联合起来维权,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不让不法分子得逞。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虚假诉讼的情况?如果被莫名起诉,你会怎么应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一起聊聊怎么才能彻底遏制虚假诉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