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经济评论分析江西资溪县,一个与面包毫无关联的小城,却孕育出全国70%的面包店,诞生4600多户百万富翁,从退伍军人到百亿品牌,江西人的面包传奇如何改写中国烘焙版图?
![]()
街头的“江西甜香”:十万烘焙大军的隐秘版图
逛商场或走在商业街,总能被一股浓郁的甜香勾住脚步,懂行的人一尝就知道,这十有八九是江西人开的店。在新中式烘焙圈里,江苏泸溪河、安徽詹记、北京鲍师傅这“三巨头”早已名声在外。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三家品牌的老板全是江西鹰潭老乡,圈里人私下都叫他们“江西帮”,正是这群人,悄悄撑起了全国烘焙市场的半壁江山。
江西人跟烘焙的缘分,得从几十年前说起,上世纪80年代,抚州资溪的退伍老兵带着部队学的面点手艺,在鹰潭开了第一家面包店,生意火起来后,乡亲们纷纷上门拜师,师傅们从不藏私,不仅教手艺,还帮着找店面、凑本钱。
![]()
就这么亲带亲、师传徒,鹰潭慢慢走出了十万“果子大军”,资溪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面包之乡”,泸溪河创始人黄进、詹记创始人詹振华都是鹰潭本地人,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也出自这片烘焙热土。
如今这三家品牌在全国开出了3万多家门店,年产值加起来突破400亿元,泸溪河更是有了“北有稻香村,南有泸溪河”的说法。
![]()
资本退潮时:网红塌房与老乡稳赢的反差局
有人纳闷,为啥偏偏是江西人在烘焙界站稳了脚跟?答案其实很实在:不是他们刻意要称霸,是在行业大洗牌里,他们刚好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挺稳。
2021年那阵,新中式烘焙火得一塌糊涂,资本盯着“中国人均烘焙消费量只有日本一半”的市场缺口,疯了似的砸钱,一门心思想找出下一个“烘焙界喜茶”。
主打国潮的虎头局才开8家店,就拿到了近5亿元融资;墨茉点心局更夸张,一家店没开就获得投资,创始人去江西人的店里学了一个月手艺,转头就成了资本追捧的“新贵”,一年里融了4次资。
![]()
那时候的烘焙圈,到处都是新店排队、融资成功的消息,仿佛开家点心店就能躺着赚钱,可江西帮却像个“异类”,跟资本保持着刻意的距离。
鲍师傅公开说“埋头做业务,不考虑融资”;泸溪河更干脆,连投资人的联系方式都不给,上门的基金一概不见;詹记的股东里全是家人和本地国资,典型的家族企业,压根不碰外来资本。
短短两年,风向就变了,资本一撤资,网红品牌立马慌了神,关店倒闭的消息接二连三。
![]()
2024年1月,红极一时的虎头局被申请破产清算,这家曾单店估值破亿的品牌,因为快速扩张导致管理失控、资金链断裂,门店大面积关闭。、
同年3月,以“送蛋糕+表演”走红的熊猫不走也爆倒闭,创始人坦言是决策失误,全国门店基本全关,巅峰时的订单量跌了六成。
杭州的欢牛蛋糕屋更唏嘘,2023年还拿着近千万美元融资计划扩张,可成本激增加上管理问题,2025年就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最终只能发布告别信退出市场。
![]()
就连开了30年的“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也没能挺过去,2025年3月被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清算,留下5700万元欠款和2.5亿元无法兑付的预付卡,曾经的上千家门店如今人去楼空。
反观江西帮,这段时间里门店还在稳稳扩张,这反差背后藏着实在的门道,网红品牌的创始人大多是跨界来的,做媒体的、开奶茶店的,没几个真懂烘焙。
![]()
可江西帮的老板全是老法师,从学徒一步步干起,烤了十几年糕点,摸得清面粉的筋道、黄油的重点,更懂消费者的口味。
鲍才胜2004年在北京开店时,市场早被好利来、味多美占了,他没硬拼,干脆砍掉生日蛋糕、月饼这些重品类,一门心思做肉松小贝,就这一款单品,后来一年能卖1亿个,泸溪河、詹记也一样,把鹰潭桃酥做成本土爆款,靠几样硬货在市场站稳了脚。
![]()
慢下来的底气:手艺与规矩筑成的护城河
江西帮的稳,还藏在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里。泸溪河创始人黄进早年曾拜詹振华为师,就因为这层渊源,两家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泸溪河不进安徽,詹记不进江苏。
南京街头随处可见泸溪河的绿招牌,合肥则是詹记的天下,就算在同一省份,也绝不会贴着脸开店抢生意。
这种默契,来自他们骨子里的传承模式,早年江西烘焙全靠“师傅带徒弟”,鹰潭的糕点店门口至今贴着招学徒的告示。
![]()
师傅不仅教手艺,更教规矩,用料要足、定价要实、做人要诚,徒弟开店了,师傅还会带着老配方上门帮衬,这种师徒情谊成了行业里最实在的纽带。
现在鹰潭的传承方式更系统了,当地政府引来了“麦子熟了烘焙学院”,师资全是烘焙界的“全明星”,有国际面包大赛冠军徐伟男,还有世界面包锦标赛卫冕冠军林业强。
学员能学的不只是揉面团、烤桃酥,还有分子烘焙、网红甜品设计,甚至门店运营、品牌营销课,鹰潭技师学院还专门开了“烘焙工艺与技术专业”,教室里全是全自动烤箱、精密电子秤,00后学生们拿着的教材上,既有传统配方,还有食品化学、营养学知识。
![]()
这种对手艺的较真,让江西帮扩张得格外慢,鲍师傅2023年全国才100多家店,可假店一度有上千家,不是他们不想快,是真的慢不下来——新店必须从老门店调老师傅带,学徒至少要练半年才能上手,光揉面的力道就得练上一个月。
2025年鲍师傅开新加坡首店,特意从国内调了10位老师傅压阵,首日就卖了近9万元,靠的还是老手艺撑场面,他们的店看着简单,实则藏着门道,大多是前店后厂的模式,把中央厨房的活搬到门店,现做现烤,货架上就20来种东西,却样样是爆品。
![]()
现在的烘焙市场早就不好做了,山姆的瑞士卷、瑞幸的面包,都在抢生意。可江西帮不怕,他们信的不是资本风口,是手里的配方、徒弟的手艺,还有算得明白的账本。
浪潮退去,那些靠资本堆起来的品牌成了过眼云烟,真正的品牌,从来不是资本催熟的,是靠手艺扎根,靠规矩立本,靠时间熬出来的,这份踏实,就是最好的招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