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23年10月7日的突袭事件后,巴以冲突已持续超过一年,加沙地带沦为人间炼狱。联合国认证的数据显示,当地已有超过6.9万人死于以色列军事行动,而以色列方面也有约1200人在最初的袭击中丧生,251人被绑架。
原本寄托着和平希望的停火谈判,如今再次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使库什纳重返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密集会谈,却没能推动谈判迈过关键门槛。
哈马斯武装人员的安全通行诉求、隧道被困人员的处置争议、解除武装的核心分歧,再加上加沙未来治理的路线之争,多重矛盾交织之下,谈判连基本的时间表都无法确定。
这场关乎百万人生死的和平谈判,为何会走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分区统治的阴影又将给加沙带来怎样的未来?我们从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解析。
一、谈判核心卡壳:三大争议难破局
![]()
加沙停火谈判的停滞,并非单一问题导致,而是多种核心争议的集中爆发,每一个都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
首要争议是哈马斯的解除武装问题。这是以色列方面坚持的核心诉求,也是停火进入下一阶段的关键前提。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加沙必须实现去军事化,哈马斯不得再参与未来治理。
但哈马斯的立场同样坚定,多次声明不会放弃武装,除非建立一个独立、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这种“建国后再缴械”的诉求,与以色列的底线形成直接对立,成为谈判中最难调和的矛盾。
第二个争议点是加沙未来的治理安排。以色列坚决排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的可能,而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中
主张由无政治色彩的临时过渡治理委员会管理加沙,后续再移交改革后的巴民族权力机构。
这一方案遭到哈马斯及加沙当地媒体的质疑,认为其本质是强加监护制度,剥夺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
阿拉伯国家则呼吁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全面整合,这又与以色列的立场相悖。
第三个争议是多国安全部队的派遣问题。美国计划组建临时国际稳定部队部署加沙,协助边境安全和武器管控,但多数国家对此保持迟疑。
没有明确的和平目标和安全保障,各国不愿让士兵冒着与哈马斯及其他武装组织交火的风险,这使得国际部队的组建陷入停滞,也让加沙的安全重建缺少了关键支撑。
三大争议相互交织,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困境,各方都不愿率先让步,导致谈判陷入无时间表的僵持状态。
二、突发变量:隧道困局加剧对立
![]()
就在核心争议难以突破之际,一个突发问题让谈判局势更加复杂——数十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困在以色列控制区的隧道中。
这些武装人员被困在拉法南部“黄线”以南的地下隧道,该区域目前由以色列军队掌控。有消息称被困人数约200人,但以色列方面并未确认这一数字。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上周提出方案,建议向放下武器的被困武装人员提供赦免,并将其称为“可复制的模式”,试图以此打开突破口。
但这一提议遭到双方的双重反对。哈马斯明确表示,武装人员绝不会投降,除非获得安全撤离的通道,而以色列则坚决拒绝为这些武装人员提供安全通行,彻底堵死了协商空间。
隧道困局的出现,不仅让原本聚焦于核心议题的谈判分散了注意力,更激化了双方的对立情绪。以色列认为哈马斯应无条件缴械
哈马斯则坚持将被困人员安全撤离作为底线,这一新增矛盾让本就艰难的谈判雪上加霜。
分析人士指出,隧道困局看似是局部问题,实则反映了双方的核心分歧:以色列不愿对哈马斯做出任何妥协
而哈马斯则要维护其武装组织的尊严和利益,这种立场冲突让临时出现的困境也难以通过协商解决。
三、停火现状:交换与指控并行,人道主义危机难解
尽管谈判陷入僵局,但此前达成的第一阶段停火成果仍在艰难维持,只是双方的相互指控不断累积,人道主义危机依旧严峻。
![]()
停火第一阶段的核心是人质与被拘押者的交换。目前以色列已有20名生还人质和24具遗体被移交,仍有4具遗体留在加沙。
作为回报,以色列释放了250名巴勒斯坦囚犯,放走了1718名无审判羁押的加沙被拘押者,并归还了315具遗体。
但交换过程并不顺利。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故意拖延遗体交接,影响停火进程;哈马斯则反击称,以色列在停火期间仍持续采取军事行动
已杀害至少240名巴勒斯坦人,同时严格限制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早已濒临崩溃。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显示,当地粮食消费和营养指标已降至冲突以来的最低水平,水、电、医疗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损。
尽管美国“20点计划”承诺全面运送援助物资,修复医院、面饼店等关键设施,但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法国、英国、德国等国虽已启动空投援助,但陆路口岸的开放受限,大量援助物资滞留在埃及境内无法进入加沙。
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目前仍控制着加沙53%的地区,军事存在并未完全撤出。这种军事控制与停火状态的并存
让援助分发、废墟清理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百万加沙民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四、未来走向:分区统治阴影下的和平迷局
![]()
谈判僵局持续之下,加沙的未来走向变得愈发模糊,“分区统治”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
多名了解谈判进程的人士透露,在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加沙可能会形成事实上的“分区统治”:以色列继续控制部分区域,哈马斯则维持在另一部分区域的实际掌控。
阿拉伯国家已公开警告,这种分离状态若持续下去,可能会被固化为永久性的加沙分裂,彻底破坏巴勒斯坦的领土完整,让“两国方案”的实现更加遥远。
从各方方案来看,美国的“20点计划”虽得到以色列支持,也被埃及、卡塔尔转交给哈马斯,但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哈马斯认为方案接近以色列愿景,杰哈德则直接批评其是“侵略方案”,而17国联合声明则呼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推进和平。
特朗普政府的方案中,并未明确巴勒斯坦建国的具体路径,这与以色列拒绝建国的立场一致,却严重压缩了谈判的妥协空间。
而哈马斯将建国作为解除武装的前提,这一底线让双方难以找到交集。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局势下,和平的突破口在于各方的务实让步:以色列需要正视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哈马斯需在武装问题上展现灵活性
美国则应推动更公平的方案,而非单方面迎合以色列。
但现实是,各方的立场都异常坚定,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松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冲突,已经让双方的信任基础荡然无存,每一次谈判的停滞,都让和平的希望更加渺茫。
对于加沙民众而言,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他们都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各方搁置争议
优先保障人道主义援助的畅通,让无辜民众摆脱生存危机,为后续的和平谈判创造基本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