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16次动用了否决权,改写了秘书长选举的历史。44年以后,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换届选举,再次因为规则之争陷入到了舆论的焦点中。
作为影响全球治理的关键职位,第10任的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正在成为检验国际秩序的试金石。
![]()
事件的核心争议主要还是源自于美国对于 “地区轮换制” 的挑战。根据联合国长期形成的惯例以及相关的决议,秘书长的职位是按地区轮流任职的,并且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五常是不得参选的,优先来自发展中国家。
现任的秘书长古特雷斯是欧洲籍的,即将就要卸任了,按照轮值的顺序,下一任应该是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这一个安排在之前已经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了。
![]()
但是2025年的10月24号,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谢伊突然就表态,主张要打破地区轮换制,推行 “全球择优录取”。
这一个倡议背后其实是有着明确的现实背景的:古特雷斯在任期内是多次对美国的单边行动提出了批评,包括2025年11月认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评估,指出了美国在加勒比和东太平洋地区空袭违反了国际人道法的。
![]()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曾经也是公开的表示美国是需要一位 “更能理解西方立场” 的秘书长。
值得关注的就是地区轮换制并不是说天然存在的,而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的一个历史成果。
![]()
1981年联合国成立42年来,秘书长的席位始终是被欧美把控着的,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从来没有染指过。
时任奥地利级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寻求第三届连任的时候是获得了美国跟苏联的支持,但是却遭到了中国联合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中国是连续16次否决了瓦尔德海姆的连任资格,支持了坦桑尼亚候选人萨利姆。
![]()
最终僵局被打破,拉美局的候选人德奎利亚尔当选,地区轮换,连任不超过两届,等规则正式确立了,并且被严格的遵守了40多年的时间。
现在美国的提议已经是遭到了多方的阻击,中国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是在11月13号第80届年大辩论中是明确地指出了,《联合国宪章》以及相关文件对于选举的程序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刻意突破惯例制造分裂。
![]()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也表示批评,这一类做法会阻碍联合国的发展,俄罗斯方面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已经是把选举的议题纳入到了会议的议程当中。
从规则层面上来看,根据《联合国宪章》第97条,秘书长是需要经过安理会推荐,并且至少九票支持,且没有五常反对以后再由联大委派。
![]()
目前安理会议的其他成员都没有公开的支持打破地区轮换制,英国,法国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是跟拉美地区存在着长期的利益关联,态度也是非常谨慎的。
拉美国家联盟已经是集体表态支持伦兹传统,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也是表示附和。
![]()
从时间线来看,第10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将会在2026年完成选举,2027年的1月1号正式的就职,任期是5年,这一个时间节点跟联合国成立80周年后的治理革新周期是重合的。
在中俄联手制衡多数国家维护规则的一个背景之下,美国如果说强行的推动 “全球择优录取” 的难度是非常大的,1981年的妥协结局或许有可能会重现,各方协商一位符合地区轮值规则,能被大国接受的中间派候选人。
![]()
这一场博弈的核心早就已经超越了候选人的本身,而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体系内的话语权能不能得到维护,44年前中国是以坚定的立场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到了规则的保障,是14年以后维护这一个规则就是维护多边主义的根基。
历史总是在相似的节点给出了考题:当规则遭遇到霸权挑战的时候,国际社会能不能坚守共识?那么你觉得这一次的地区轮换制会被打破吗?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看法。
![]()
信息参考来源:
1. 联合国大会第 31/49 号决议
2. 第 80 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现场实录(2025 年 11 月 13 日)
3. 联合国安理会 S/14538 号文件
4.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 2025 年 11 月评估报告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上的如意算盘》
6. 拉美国家联盟 2025 年 11 月联合声明
7. 《联合国宪章》官方文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