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的银行开始打折买卖房了,那么银行甩卖房产的公告背后,藏着两国房地产命运交错的关键线索。
近期,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纷纷通过线上平台大量直接销售房产,价格低至市价的七折甚至更多。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产,主要来自断供房和抵债房。
![]()
这一现象让人不禁回想起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同样被迫直接卖房的情景,当时日本房价从峰值暴跌了45%,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一、日本教训:政策失误与“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始于1990年,当时日本央行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将利率从2.5%大幅上调至6%。这一急剧的货币政策转向首先刺破了股市泡沫,日经指数暴跌70%。
随后,泡沫破裂蔓延至房地产领域。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更糟糕的是,日本政府在1992年出台了“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这一政策导致囤积土地的所有者纷纷抛售土地,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
东吴证券研究所房诚琦等分析师指出,日本政府当时低估了不良资产问题,货币政策出台不及时,且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度不高,这些政策失误共同导致了日本房地产市场“失去的三十年”。
二、中日异同:相似的人口挑战,不同的政策应对
当前中国与1990年代的日本确实面临一些相似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方面。中国目前老龄化率达到14.3%,与日本1994年的14.4%几乎相同。
两国都经历了人口增速下行的压力。
然而,中日两国在关键领域存在显著差异。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城镇化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可比口径,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为64%,明显低于日本当年的78%。
这意味着中国仍然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理论上可以支撑更多的住房需求。
另一个关键区别在于政策导向。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日本调控更多侧重需求,19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主因房贷利率短期快速上升350bp。”
而中国从2018年开始,政策侧重更多转向供给端调控,通过“资管新规”和“三条红线”等措施加强房企融资监管。
三、风险分布:房企承压 vs 居民稳健
中日房地产调整的风险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从房企端看,中国房企压力明显大于当年的日本。中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已持续收缩四年,较2020年峰值下滑65%。
而日本新开工在下行一年后即开始回升。
在价格层面,中日房价下行幅度相近,但中国地价在4年内下跌了32%,相当于日本13年的跌幅。这反映出中国拿地主体减少的现实压力。
然而在居民端,中国的情况却好于当年的日本。中国居民正在进行大规模预防式储蓄,近一年居民存款增加16.2万亿元,中低收入群体储蓄率甚至高于高收入群体。
这表明中国居民仍保有购房能力,只是预期转弱。
四、中国应对:政策护航与市场转型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中国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应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1-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8%和9.6%,但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收窄9个和11.3个百分点。
同时,商品房去库存持续推进,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已连续八个月减少。房企资金也有所改善,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等因素带动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
![]()
五、未来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
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否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从海外经验看,稳房企是稳定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核心关键。日本最终通过银行给房企增加信贷、财政注资解决坏账的方式,缓和了房企流动性危机。
另一个关键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与贷款利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租金回报率超过住房贷款利率时,地产销量往往会先于房价回升。
日本在1993年地产销售反弹时,租金回报率3.7%超过了房贷利率3.6%。
目前中国居民并非缺少购房能力,而是预期偏弱导致刚需递延与积压。最新的租金回报率1.9%已接近考虑贷款比例后的加权贷款利率2.0%。
如果央行能进一步降息推动租金利差扩大,同时财政支持“保交楼”,房地产市场或有回稳可能。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日本商业用地价格从峰值到谷底下跌了约70%,直到2005年,日本住宅地价相比1991年仍下跌了46%。
回头看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降幅已在收窄,去库存连续八个月推进。银行直供房数量确实在增加,但更多是中小银行应对年末考核的市场化行为。
中美房地产的真正分水岭不在于是否会经历调整,而在于能否在调整中快速构建新模式。付凌晖强调,要“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