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塞尔维亚议会以130票支持、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震动巴尔干半岛的特别法案。
该法案批准拆除1999年,北约轰炸留下的原南斯拉夫人民军大楼旧址,为特朗普家族主导的豪华酒店项目铺平道路。
一边是政府承诺的经济利益,一边是民众持续的抗议浪潮,这座承载着26年民族伤痛的建筑,为何会成为商业开发的筹码?
![]()
原南斯拉夫人民军大楼的苏捷斯卡1号、2号楼,曾经是南斯拉夫的标志性建筑。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78天持续轰炸,这座军事总部成为重点目标,最终化作断壁残垣。
那场战争导致2500名平民遇难,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更在塞尔维亚人心中刻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2005年,这处遗址被列为塞尔维亚文化古迹,国际古迹组织也将其认定为贝尔格莱德文化遗产。
每年3月24日,遇难者家属、退伍军人和普通民众都会聚集在这里,摆放鲜花、点燃蜡烛,纪念那段黑暗岁月。
![]()
对塞尔维亚人而言,这些废墟不是废弃建筑,而是北约侵略的“活证据”,是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地标。
26年已经过去了,但北约轰炸时遗留下的贫铀弹危害至今未消。
类似伊拉克费卢杰的惨状,塞尔维亚1999年后儿童肿瘤、血液病发病率持续激增,部分居民体内铀含量超安全标准500倍。
这些跨代际的伤痛,直接让轰炸遗址成为了不可触碰的民族底线。
所以塞尔维亚议会通过的这项法案,在民间引发的争议可想而知。
那既然如此,塞尔维亚政府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推动该项目呢?说白了就是出于经济与外交的双重考量。
![]()
今年塞尔维亚央行将GDP增长预期下调至2.75%,和年初的3.5%相比有大幅缩水。
农业歉收、外资流入下降40%的困境,直接让武契奇政府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特朗普在这个时候递出橄榄枝,他女婿库什纳的公司与塞政府签订了99年租赁协议,承诺带来5亿美元投资,塞方将获得22%的利润分成。
这对于财政紧张的塞尔维亚来说,确实颇具诱惑力。
此外,还有外交层面的考量。
今年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美国对塞尔维亚的施压与拉拢同步升级。
![]()
特朗普一边以关税制裁、经济封锁进行威胁,一边又将酒店项目作为改善双边关系的“敲门砖”,两个动作同步进行。
今年3月,小特朗普专程访塞会晤武契奇,明确传递了美方对该项目的期待。
而塞尔维亚一边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一边需要缓解西方制裁压力,试图通过这个项目在美俄之间走钢丝。
为了推进项目,塞政府不惜动用非常规手段。
先是将遗址从文化保护名单中移除,过程中曝出“部门负责人伪造专家意见”的丑闻。
之后又通过特别法案绕开常规审批程序,最终在议会强行推动通过。
![]()
但法案通过的消息引发塞尔维亚各界强烈反弹。
今年3月24日是北约轰炸26周年纪念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民众都会聚集在遗址抗议,谴责北约当年犯下的罪行,批评塞政府拆除遗址,修建特朗普酒店的决定。
民众们一致认为,“遗址是侵略证据,不能用于牟利”。
反对党也都加入了抗议行列,4名议员曾在协议签署当日阻断交通,谴责“北约制造的破坏,没资格在此牟利”。
文物学家和建筑师联名上书,强调遗址的历史价值不可替代。民调显示,超60%的塞尔维亚人反对该项目。
这场争议背后,是塞尔维亚深陷大国博弈的现实困境。
![]()
2025年以来,塞尔维亚多次遭遇外部势力干涉,武契奇先后挫败两起“颜色革命”企图。俄方也多次表态支持塞尔维亚维护主权。
但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制裁威胁等手段持续施压,让塞尔维亚的中立之路举步维艰。
而且要指出的是,特朗普家族的商业项目向来与政治深度捆绑,从越南度假村到中东摩天大楼,基本都是借助政治影响力谋取利益。
塞尔维亚期待对美关系有所突破,以及获取一定的经济红利,到最后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现在能确定的就是,拆除遗址一定会导致民族情感撕裂,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
![]()
民族记忆与现实利益的权衡,从来都是艰难的选择,但有些历史遗产承载的伤痛与尊严,确实不该成为交易的筹码。
这不仅考验着塞尔维亚政府的选择,更在拷问着每一个珍视历史记忆的人。
有些伤口,不该被轻易抹去;有些记忆,必须被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