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摄影集萃
文/邹莉萍
在深秋十月末的光晕中,在日华人摄影交流协会的会员们在冯学敏老师的组织下展开了一次线上书面的作品交流会。会员在线上投稿的七十四幅作品中,六十二幅初步精选之作分为风光、风情、自然三大篇章,而其中第三篇章的自然篇有二十三帧影像,作品风格各异,会员通过镜头,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卉、群鸟、蜜蜂、猫,芦荡白鹤以及微距里的露珠和花蕊、俯瞰下的森林和湖泊、白雪中的红灯笼等作品。这些细腻的观察与多元的镜像作品表现,展现了自然界草木虫鱼的生命律动。
冯学敏老师曾提醒会员们关注“你想表现什么?你想向别人诉说什么?”这看似简单的提问,直指摄影艺术的核心——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交流与故事的讲述。
![]()
《回眸生春》张石
![]()
《郁金香》 吴玲
![]()
《都市云海》 盧玲
![]()
《迎春》 姗姗
本次自然篇作品中,张石的作品《《拂花秋蝶
》是一首微观世界的视觉诗。黄黑翅羽轻触红色的彼岸花的花丝,蝴蝶悬停的瞬间被精准捕捉。张石通过浅景深,将背景虚化为朦胧绿意,使主体如同跃动在自然舞台的聚光灯下。花丝的柔软质感与蝶翼的轻薄肌理形成触觉联想,是自然摄影的高境界了。这幅作品给我的感悟深刻,生命当中就是这一些小的东西在支撑,默默无闻却充满灵性和平静的美感。
![]()
《挡不住的飞翔》 张石
![]()
《蜂吻蕊香》 龙伟
![]()
《雨滴》 马跃
![]()
《春意》 刘恽
![]()
《鏡中花》 朱瑾
杨安安的作品《木语秋光》构建了一条通往秋日深处的时空隧道。洁白挺拔的白桦树与金黄落叶的对比,暗合了中国传统美学“虚实相生”的哲学。木质栈道的透视线条将二维平面延伸出三维的纵深感,而落叶铺就的地毯则模糊了天地的界限。这幅作品展现了秋天的经典魅力,营造出了秋的温暖氛围。杨安安对构图、色彩搭配和光影运用的把握精准,金黄的叶子与可能存在的蓝天或道路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如果》 邹丽萍
![]()
《雨滴》马跃
![]()
《游戏田间》 池内理惠
![]()
《老树新花》 梁德华
![]()
《秋色》池内理惠
![]()
《拂花秋蝶》 张石
邹丽萍的作品《如果》与王萍萍作品《路标》,我想合并为东方美学对话,两幅作品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共同诠释了东方美学的诗意与哲思。《如果》以微观视角探入莲心,展现生命结构的精妙。洁白花瓣层叠,金黄蕊丝簇拥绿莲蓬,是盛放放与孕育的双重叙事,是自然细节升华为禅意图谱,暗合“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意象。《路标》则通过红灯笼与雪枝的对比,构建冬日的温情符号。积雪枯枝的苍劲衬托灯笼的圆融,红与白的色彩碰撞、寒与暖的情感交织,让静态画面暗含动态诗意。一者聚焦微观宇宙,一者勾勒自然映照,皆以东方美学传递丰饶意境。
![]()
《秋意在水间》 陈健平
![]()
《枫》 吴玲
![]()
《千畳秋岭》范瑾
![]()
《野性瞬间》 小针健一
![]()
《航拍水杉冬韵》 林启春
![]()
《木语秋光》 杨安安
![]()
《风雪路标》 王萍萍
冯学敏的作品《雨樱》探讨的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雨水在花瓣上凝成水晶,粉白的花枝在深色背景前低语。这种美带着易碎的透明感,恰似“阴翳礼赞”——残缺与短暂成就永恒。《雨樱》作品意境独特的将樱花与雨水结合,花瓣上挂着水珠,能赋予画面一种清新脱俗的质感,传递出春日雨后的静谧,当水珠从弯垂的花朵坠落的瞬间,我仿佛听见了春天最轻的叹息,想起了俳句里的季语:“樱时雨,露重春衫湿”。作者以镜头写诗,不仅留住了转瞬即逝的美,更让水光、花影、空气的湿度与时间的重量,皆在方寸之间获得永恒。当一朵花在雨中低垂,它便与整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
《雨樱》 冯学敏
自然篇的二十三幅作品从微距到广角,从实相到倒影,从盛放到凋零,在日华人摄影交流协会的会员们,用镜头证明,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蝴蝶的振翅里,在落叶飘落中,在冬日的暖阳下,在细微处见宇宙的美学中,在水珠折射的诗歌里。当自然万物成为一首立体的诗,摄影便是我们最虔诚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连接了中日两国的文化,更连通了人与自然之间永恒的情感共鸣。
2025-10-2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