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幕。作为全国文化馆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行业盛会,本届年会以“爱艺术 爱生活 爱上文化馆”为主题,深入探讨科技赋能路径,全面展示新时代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新风貌、新成果、新气象。
由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文化馆承办的“数智时代 科技赋能全民摄影艺术普及”专题交流活动于11月13日上午,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燕华厅举办。本次活动作为文化馆年会专题交流活动,聚焦摄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全国摄影理论、策展、技术、基层文化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如何系统性地推动全民摄影从“普及”走向“艺术”,从“工具”走向“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指出:“摄影在全民时代功能大释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摄影不只是记录,而已经成为普通人参与审美建构的重要方式。”这一观点强调——科技不是削弱了摄影的艺术性,而是拓宽了其参与性与社会性。
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梁宝华在专题汇报中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四年来的品牌实践,提出“品牌活动必须与科技共生、与群众共情”,展现了从“粤港澳摄影季”到“群文影像大展”中科技与摄影融合的落地路径。
![]()
在案例分享环节,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从多个角度呈现了科技赋能摄影的生动实践: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胡国庆以“科技赋能影像策展”为题,指出“策展已从墙上的排列,演变为一场可感知的数字叙事”,强调技术在重构观众与影像关系中的核心作用。
VIVO影像规划组产品总监张焱则从技术底层出发,揭示“移动影像科技不是参数的堆叠,而是对人感知的理解”,展现了手机如何成为“全民摄影的第一台创作设备”。
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王琦分享了“影像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认为“镜头可以唤醒土地的记忆,影像可以成为乡村发展的文化资本”。
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刘智宁则以“手机摄影走进美丽乡村”为例,阐释“一个品牌是如何从技术普及走向美学启蒙”,提出“群众活动要做成美育工程,而不只是摄影比赛”。
河北省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从基层视角强调“科技让摄影从‘瞬间’走向‘时光’,让老百姓从拍照到表达”,体现了摄影作为社区美育载体的深远意义。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卢嘉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