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语言优美,情感丰盈,意象新鲜,但有时晦涩难解。从阅读角度看,“晦涩”是现代诗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然而,这晦涩无论是源于特定的表现方式,抑或对诗之新奇的追求,还是对“何以为诗”的定位,一首好诗不可能仅表现在晦涩,而必须值得深入阅读,让读者在认知与想象的主动参与中,发现晦涩中那复杂的诗意,充裕的内涵。
“诗人读诗”栏目邀请几位诗人,每周细读一首现代诗。这样的细读是一种演示,更是一种邀请,各位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品味现代诗的一些方法及其自由性,进而展开自己对现代诗的创造性阅读。
第十五期,我们邀请诗人桑克,和我们一起赏析约翰·阿什贝利的诗,《加班》。
撰文 | 桑克
![]()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2017),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诗集《凸面镜中的自画像》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三项大奖。《空中札记:后期诗选》获格里芬国际诗歌奖。
本期诗歌
加班
作者:约翰·阿什贝利
译者:少况
当我们需要他时,侏儒怪在哪里?
杯子浅,
诗人,见风使舵,他写过
伟大的古老民谣《帕特里克爵士》,
都奇奇怪怪地来了。
你可听见外面在发生什么?
这些日子,我自己带着占星图。
怎么小心都不过分,
一个女人冒着天险。
我原来想问你的是……我忘了。
一位受惊的神“修剪思想”。
大约十四名战争结束时加班的
乘客恢复了受到挑战的固有观念,
拨乱反正,
引发跨界的热议,
赤脚在我的寝室里昂首阔步……
诗歌细读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喜欢加班?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不喜欢加班?理由肯定都是充分的,形态大体上也都差不多。比如说我现在很讨厌加班,是因为身体疲倦,也可能因为加班内容。如果让我写一首诗《加班》,里面肯定是愁云惨淡,而阿什贝利的诗《加班》写的是加班吗?表面上完全看不出来。他写的也许就是加班时的走神与胡思乱想。
第一句诗,“当我们需要他时,侏儒怪在哪里?”我们为什么需要侏儒怪?侏儒怪(Rumpelstiltskin)是什么东西?它来自《格林童话》,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妖怪,他的主要技能是把稻草纺成金子。难道我们需要侏儒怪的目的是为了他的金子?难道我们加班是为了钱?阿什贝利的这句诗以疑问句的形式明确地告诉我们说,加班的我们需要侏儒怪的时候,却不知道侏儒怪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加班没金子。
没想到,跟在侏儒怪后面的四句诗似乎与侏儒怪没什么关系,它们写的是《帕特里克爵士》。《帕特里克爵士》即《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Sir Patrick Spens),是一首源自苏格兰的古老歌谣,描述的是航海故事。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自然是歌谣的主人公。柯勒律治在《沮丧:一首颂歌》里写到过他,“好吧!如果吟游诗人能够预测天气,那他就能写出/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的古老歌谣,/今夜,如此宁静,不会离开……”(Well! If the Bard was weather-wise, who made/The grand old ballad of Sir Patrick Spence,/ This night, so tranquil now, will not go hence……)。柯勒律治写的前两句也被阿什贝利直接引用了。“诗人,见风使舵,/他写过伟大的古老民谣《帕特里克爵士》”(the bard, weatherwise, who wrote/ the grand old ballad of“Sir Patrick”)。《加班》的译者少况是我的兄长,他把weatherwise译成“见风使舵”,这与“预测天气”是不同的。我推测原因,一是与wise有关,它的词义是明智的(判断力方面),二是与《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歌谣有关,航海离不开风,也离不开舵。第二句诗“杯子浅”其实也与歌谣里正在喝红酒的国王有关。而写此歌谣的“诗人,见风使舵”,情感色彩与倾向性十分强烈。但是我们确实不知道这首歌谣的作者是谁,只知道歌谣的版本汇集者是弗朗西斯·詹姆斯·查尔德(Francis James Child)。
“你可听见外面在发生什么?”这是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加班者回到加班环境中,从走神(从侏儒怪到古老的苏格兰歌谣)中缓过神来,似乎开始关注窗外事了,然后顺理成章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了第二节的叙述之中。
![]()
图片出自unsplash
第二节中最重要的点是“我”出现了。主体“我”的出现不仅明确了第一节的叙述角度,而且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语境中,比如“这些日子,我自己带着占星图。/怎么小心都不过分”。不管加班与否,环境与时间段都有问题,所以“怎么小心都不过分”。加倍小心的标志是“带着占星图”。在当代生活中,不少人都是靠着占星图(horoscope)或者占星术(astrology)指导个人生活或者获得某种隐秘乐趣的。这些“加班”的日子不太好过,所以“我”必须带着占星图趋利避害。但是“一个女人冒着天险”和“我”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一个女人”就是“我”?危害是“天险”级别的,所以多带几张占星图吧。但是“我”还是有问题需要向“你”咨询。“你”是谁?根据第一节“你可听见外面在发生什么?”,我不认为“你”是“我”之外的第二个人,我认为“你”就是“我”心里面的对话者,“你”就是“我”,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作为对话者的“我”而已。这种语调就与加班时候的走神和内心的絮絮叨叨吻合了。
“一位受惊的神‘修剪思想’”是第二节里第二个重要的点。“我”忘了问自己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个。“修剪思想”(trims minds),好可怕啊。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恐惧。联系到阿什贝利的这首诗,“修剪思想”与加班有关,与“奇奇怪怪”“天险”全都有关。思想无论如何都不该是一个需要修剪的绿植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必须认真想一想。
第三节揭开了谜底。“大约十四名战争结束时加班的/乘客恢复了受到挑战的固有观念”。战争结束时的加班。什么战争?二战或者越战?为什么战争结束了还要加班?为什么要乘客(passengers)加班?乘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时代战车吗?十四名加班乘客,那么“我”只是十四分之一,但是我仍然倾向于把诗中的“你”作为“我”的潜在对话者,而不是其他十三个人中的一个。“恢复了受到挑战的固有观念”,让人心安。固有观念,原文是法语idées reçues,可以把它与传统观念或者普世价值而不是保守观念联系起来。福楼拜在其编纂的《思想词典》(Le Dictionnaire des idées reçues)里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未经检验的想法”,反而具有一种趋前性。“拨乱反正”(set things to rights),这一译法与第一节的“见风使舵”遥相呼应。回到正轨,“拨乱反正,/引发跨界的热议,/赤脚在我的寝室里昂首阔步……”在歌谣里,国王给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寄信请他驾驶海船的时候,爵士正在海滩上散步。这个时候的爵士应该是意气风发的。
正如爵士接到国王邀请只是面临即将到来的海难危险的开始一样,那么战争刚刚结束、固有观念也得以恢复的时候也是一种新危险的开始。这种危险可能就是加班。加班意味着额外承担。全诗隐约呈现出一种循环的状态。或者说我们从看到谜面开始,一点点地揭开了这个谜底。本来我们挺高兴的,结果却是落到现在这步田地,需要处处小心。
在我们得意的时候危险就开始了。阿什贝利的《加班》在阿什贝利宇宙里并不是一首多复杂的诗,但是读起来内容颇多。即便读罢,也有意犹未尽的意思。少况兄译笔精湛,我受益良多,这里的讨论也仅仅是向他表示一种敬意而已。
![]()
《凸面镜中的自画像》
作者:[美]约翰·阿什贝利
译者:少况
版本: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11月
回顾上期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桑克;编辑:张进;校对:赵琳。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
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