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边对着媒体鞠躬说“感谢中国豁免”,一边拍着桌子放狠话“再来一次我还抢”——最近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这波操作,把不少人看懵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英国《卫报》上吹完“英雄牛”,自己部门的人已经悄悄打包行李,准备紧急飞往北京收拾烂摊子,这出芯片闹剧里,到底谁在演,谁又在承受代价?
![]()
抢芯片抢出“断供潮”
今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出手,硬是把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可能有人问,安世这公司很牛,它是全球汽车芯片的顶梁柱,从奔驰宝马到大众丰田,生产线都离不开它的产品,荷兰这一抢,直接把欧洲汽车业推到了悬崖边。
接下来的六周,欧洲汽车工厂停线待产,经销商手里的现车卖一台少一台,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急得天天发预警,说再断供就要损失上百亿欧元。
直到中方出手豁免,恢复了芯片供应,欧洲车企才喘过气来,按说荷兰该好好道谢,可卡雷曼斯倒好,接受采访时先客气两句,话锋一转就开始表功。
![]()
他说这事儿像“经济惊悚片”,自己就是那个拯救欧洲的英雄,甚至放话“有物理证据”,说闻泰要把安世的技术和生产线搬到中国,会让欧洲陷入“单向依赖”,这话听着义正辞严,可稍微一扒就露了馅,所谓的“物理证据”,至今没敢拿出来过。
卡雷曼斯嘴里“危险的中资企业”,干的事却和他说的完全相反,闻泰科技早就公开过,2024年就计划砸2亿美元给德国汉堡的安世工厂扩产,光新岗位就准备招150个,其中100个还是研发岗,要知道现在欧洲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这波投资在当地本来是人人叫好的大好事。
结果荷兰政府一插手,这笔投资直接被搁置了,德国当地的工人急得跳脚,工会都准备组织抗议,说“政客一句话,我们饭碗就没了”。
![]()
更讽刺的是,就在卡雷曼斯吹自己“阻止技术外流”的时候,荷兰媒体爆出,安世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反而降了20%,没了中资的资金支持,所谓的“技术安全”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这事儿里最荒唐的是,荷兰一直喊着“避免依赖”,可自己的经济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就说荷兰的王牌企业ASML,2024年近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占比虽然降到42%,但还是它的第一大市场。
现在因为芯片管制,ASML的DUV设备订单掉了一大截,全年营收预计少赚几十亿欧元,股价都跟着跌了15%。
![]()
欧洲的“警钟”
卡雷曼斯说自己给欧洲敲了“警钟”,这话还真没说错,只不过醒的不是欧洲,是欧洲的企业家们,他们突然发现,喊了多年的“供应链安全”,在政治操弄面前脆得像张纸。
德国汽车巨头宝马的CEO最近在内部会议上发火,说“我们花了十年和中国建供应链,政客用十天就给毁了”。
现在欧洲车企都在偷偷调整策略,大众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采购量提高了30%,奔驰干脆把部分芯片研发中心搬到了上海,他们用脚投票,比嘴上喊的“安全”实在多了。
![]()
更让欧洲头疼的是,中国可不是只能被动接受。咱们手里的牌多着呢:稀土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现在出口管制越来越严。
本土的半导体产业也在加速突破,上海微电子的DUV设备缺陷率降了20%,已经能满足部分工厂的需求,ASML的高管私下承认,再这么折腾下去,中国市场丢了不说,本土的技术优势也会被慢慢追上。
![]()
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美国今年新增了140项芯片设备限制,可中国通过二手市场和自主研发,反而稳住了产能。
反观荷兰,跟着美国后面起哄,结果ASML的维修许可续不上,不少卖给中国的设备面临停摆风险,中国企业已经放出话,要是违约就启动回购,这可是数百亿美元的大单子。
![]()
硬话喊给选民听,航班飞向真现实
卡雷曼斯的“不后悔”,说白了就是场政治表演。荷兰马上要面临地方选举,他得在选民面前装出“强硬护主权”的样子,可真到了经济层面,就只能认怂。
就在他接受专访的同一天,荷兰《新鹿特丹商报》就爆出,经济部正紧急组织“高级别代表团”,下周就要飞北京。
![]()
这波代表团的任务写得明明白白:“恢复供应链”“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一边是大臣在媒体上放硬话,一边是下属捧着方案去求和,这反差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其实荷兰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夹在中美之间当马前卒,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作为一个中等国家,荷兰的经济靠的是“契约精神”,现在为了政治正确,说撕毁合同就撕毁合同,以后谁还敢和它做生意?
![]()
有欧洲智库算过一笔账,安世事件让荷兰损失了至少50亿欧元的投资,未来几年的外贸订单还会少更多。
更可笑的是,卡雷曼斯把危机解决归功于中美高层会晤,这话无意中暴露了真相:荷兰在这场博弈里,根本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顶多算个“尴尬的结子”。现在想解开这个结,还得求到中国门上。
![]()
结语
卡雷曼斯的“不后悔”,听着硬气,实则虚弱。他所谓的“英雄行为”,本质上是把国家经济当赌注的政治投机。这场闹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能靠“抢”和“堵”过日子,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一直都很清醒,既不主动挑事,也不怕事。我们给荷兰豁免,是出于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考量,可这并不代表我们会容忍别人随意撕毁规则。
现在飞往北京的航班已经安排上了,这趟航班上载着的,不仅是荷兰的求和方案,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政治表演不能凌驾于经济理性之上,任何以“安全”为名的借口,最终都可能变成最大的不安全。
![]()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5-11-14——《荷兰大臣嘴硬:要是能重来,我还这么干》
![]()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荷兰宣布:派人来华磋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