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算力基建投入持续攀升,大模型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前,如何深度理解科技产业的机遇?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欧科技战队成员、中欧科技成长基金经理代云锋,系统梳理AI技术的演进趋势与投资节奏,从基础设施、智能硬件到软件应用,解读每一个环节上的产业机会与布局时点。
![]()
新一轮科技浪潮:迭代更快,全球化更深
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全球正式拥抱以AI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这一轮科技创新周期迭代更快、全球化程度更深、产业辐射更广,其影响力被认为可与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比肩。
01、产业辐射范围更广
移动互联网主要重塑了消费与娱乐领域,对工业领域的渗透相对有限;而AI不仅会持续影响C端,更将在工业领域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与赋能:技术载体更加多元,商业模式更为丰富,产业前景更为广阔。
02、自主可控机遇凸显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自主可控已成全球共识,AI技术被视为关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内在“核高基”等关键领域加速攻关,产业发展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正如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分享了巨大的产业红利,本轮AI浪潮中,我国有望获得更大收益:
● 一方面,当前产业链基础更扎实,可参与的高附加值环节更多;
● 另一方面,AI对工业的潜在影响更深,我国在汽车、通信、电子、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能承载的技术裂变机会更多,国产替代空间更大。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R/AI眼镜、国产芯片及AI应用等中国产业链均大有可为。
03、科技股投资的“黄金十年”
从投资视角看,我们认为2023-2033年有望成为科技股投资的“黄金十年”。从投资时序看,AI产业依旧遵循“基础设施先行,智能硬件接力,软件和应用爆发”的周期规律。
![]()
核心投资方向:智能硬件、半导体与AI应用
基础设施:景气周期有望超预期
2023年至今,以AI服务器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带动了光模块、PCB、算力芯片等板块的突出表现。未来两年,全球大型云服务商(CSP)的资本开支预计保持较快增长,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投入也将加大,AI基础设施领域受需求拉动,景气周期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智能硬件:新终端崛起与老终端焕新
自2026年开始,部分智能硬件或将进入渗透率加速期,是未来3~5年的投资重点。其机遇主要来自两方面:
01、新型AI终端
围绕智能车、AR眼镜、人形机器人三大载体,它们的共性是远期天花板巨大,且中国产业链具备比较优势。
● 智能车
全球出货量远期预计达5000-6000万台规模,对应10万亿级以上市场。中国有望诞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及智能出行服务商。在这一领域,甚至会出现具备云到端全栈能力、跨终端孵化能力、品牌塑造与运营能力兼具的AI时代新科技巨头。
预计产业拐点:2026-2027年
关注重点:整车
● AR眼镜
天然优势是更符合第一性原理。眼镜最靠近人体三大感官,能直接且自然地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同时,它带来了从触控式交互到融合语音、手势及眼球追踪的全新交互方式。因此,远期有望挑战智能手机的地位。
预计产业拐点:2027-2028年
关注重点:A链/Meta链,包括整机代工、核心零部件、SOC国产替代
● 人形机器人
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单一产业规模的天花板,未来机器人每增加1亿台,或对应5~10万亿行业规模增量。人形机器人行业具备高壁垒、强投入、重研发等特征,目前还处于行业早期,随着后续多模态交互能力与精细操控能力的突破,将进入渗透加速期。
预计产业拐点:2028-2029年
关注重点:T链供应商
02、老终端的AI化
预计2026-2027年相关公司进入产品上行周期,可折叠手机、带血糖监测功能的手表、家庭桌面机器人、AI眼镜等创新产品将纷至沓来。大模型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大概率将催生明确的换机潮,进而带动销量增长。从投资的角度看,该板块具备主流公司质地良好、布局长远、估值有性价比的特征,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
半导体:新的增长周期来临,存储芯片量价齐升
与此同时,半导体作为科技产业的核心基石,与智能硬件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算力芯片与存储芯片需求持续扩大,后者大概率正进入1~2年的涨价周期。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已进入攻坚阶段,若更先进制程实现突破,将大幅拉动整个国产产业链。
对不同环节的投资关注重点:
● 设备材料企业:产品研发进展与重点客户导入情况
● IC设计企业:细分场景的产品定制化落地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
● 晶圆厂:制程突破、产能爬坡与良率提升
AI应用:看好云、AI agent、智驾
我们看好公有云和混合云、AI agent、智驾应用等。随着海外部分行业商业闭环的形成,agent需求已进入爆发期。未来1~2年,随着基础大模型能力进步和大厂平台生态的形成,国内的推理侧应用有望复刻当下北美市场的盛况。
科技股投资,保持敬畏与坚守信仰同样重要
科技股通常具备高估值、高波动、高潜在风险收益比的“三高”特征。如何做好投资组合的构建与风险管理,有以下几点思考:
01、坚持正确的投资方法论
股价中长期表现取决于企业内在价值创造。组合构建的核心是挑选出一批价值创造能力强、安全边际高的企业,而非追逐市场热点。
02、紧密结合产业阶段
科技产业迭代快,投资范式因阶段而异。行业快速成长期,关键在于判断产业渗透率;行业平稳期,核心在于分析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需按组合目标做好股票梯度管理。
03、严控风险,减少犯错
通过制定并严格遵守投资纪律、做好情绪管理、在每次决策中预留安全边际,以降低错误出手的频次与亏损幅度。
04、保持理性,尊重常识
每一次买卖决策都应基于当期股价与未来企业价值的比较。若股价已显著偏离基本面,无论叙事多么宏大,都应保持审慎。
05、适度分散,着眼长期
有意识地控制单一行业和个股的仓位敞口,避免过度集中,以追求组合长期稳健与可持续的收益。
对投资者而言,保持对科技产业的信仰与对科技股投资的敬畏之心同等重要。信仰源于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同,以及对AI作为不可逆产业趋势的坚信。敬畏则源于对自身认知局限的清醒,以及对技术快速迭代、节奏难测的尊重。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