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翠里乡舒家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36亩(1亩≈0.0667公顷)罗汉果种植基地里,翠绿的藤架下挂满了饱满圆润的果实,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农户们穿梭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装筐,忙碌的身影与沉甸甸的果实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
据了解,舒家村此次罗汉果采收已突破2万余斤,按照每斤4.5元的市场价计算,仅这一轮就实现销售收入9万余元。随着后续果实陆续成熟,产量和收益还将进一步提升,这让村民们对这份“甜蜜事业”充满期待。
![]()
破局!偏远山村寻得产业新路径
舒家村地处偏远山区,日照偏少、土地零散,长期以来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一直是难题。为打破发展瓶颈,激活闲置土地资源,村党支部主动担当,立足本地山地湿润、土壤肥沃的资源禀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
在借鉴周边成功经验后,村里引入“党支部+农户”发展模式,组织5户农户率先试点,种下36亩罗汉果,勇敢迈出了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步。“我们就是要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舒家村党总支书记邓仕利坚定地说。
![]()
暖心保障让农户种得放心、赚得开心
“一开始大家都有点担心,没有种过就怕失败。”参与种植的村民坦言。为打消农户顾虑,村党支部提前联系农业企业,不仅统一提供优质种苗,还邀请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从搭棚、引藤到授粉,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专业支持,确保农户“种得下、管得好、能增收”。
![]()
首年试种便迎来丰收,让农户们喜出望外。村民陈大哥今年种了10亩罗汉果,栽下1000余株苗,看着满筐的果实,他笑得合不拢嘴:“真没想到头一年就有这么好的收成!按现在的行情,总收入预计能有10万元左右,不比外出打工差,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这真是一举两得!”
![]()
带动就业!“小甜果”撑起家门口的“致富伞”
罗汉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这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不少就近就业的机会。在基地采收高峰期,每天能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让大家不用出远门,就能实现灵活就业。
![]()
村民杨妹吉因为要照顾家中老人,一直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在罗汉果基地干活,每天能挣150元,工作时间灵活,强度也适中。“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补贴家用,我特别满意!”杨妹吉的脸上满是笑容。
![]()
未来可期!打造强村富民的“幸福果”
首战告捷,让翠里乡发展罗汉果产业的信心更足。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继续聚焦农民增收目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罗汉果种植的示范效应,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
同时,乡里还计划引进更优质的罗汉果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通过这些举措,切实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努力将这颗小小的“甜果”,培育成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果”,为翠里乡的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作者 杨武学
编辑 吴乐沾
责编 戴时博
编审 梁全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