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临时拨款法案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这场创下美国历史纪录的43天政府停摆,最终以两党妥协草草收场,但留下的烂摊子早已失控:140亿美元永久性经济损失、欧洲盟友集体讨薪、乌克兰50亿军火断供致前线崩盘,更致命的是,特朗普核心盘白人选民集体倒戈,净支持率跌至-3%,2026年中期选举的阴影已提前笼罩。这场始于政治算计的豪赌,最终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危机。
![]()
内爆:140亿经济血亏,民生底线彻底失守
“停摆结束了,但140亿美元再也回不来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最新评估,给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成绩单盖上了“不及格”印章。这场持续六周的政治僵局,让本就脆弱的美国经济遭遇“连环暴击”,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速预计暴跌2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三年谷底,54%的民众认定经济正走向崩溃。
民生领域更是一片狼藉。覆盖4200万低收入群体的食品券发放全面中断,单亲妈妈玛丽在华盛顿食品银行外排了3小时队,手里攥着空空的购物袋:“政客们在国会吵架,我们却要饿肚子”。超过100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而更惨的是数百万联邦合同工,他们不仅拿不到欠薪,甚至没有补发的承诺,不少人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
航空业成为重灾区,联邦航空局被迫削减40个主要机场10%的航班量,单日航班取消量一度突破2800架次,延误超万架次,仅旅游行业就损失26亿美元。更令人揪心的是,6.5万名低收入家庭儿童失去“开端计划”托管服务,大量母亲被迫放弃工作回家带娃,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骤降0.8个百分点,给就业市场蒙上阴影。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直言:“这不是经济活动的延迟,而是永久性消失,就像雪球滚下山,破坏力只会越来越大”。
![]()
外崩:盟友集体“反水”,美军沦为全球笑柄
谁也没想到,超级大国的国际信誉会栽在“欠薪”上。这场停摆让驻欧美军基地的当地雇员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欧洲多国接连上演尴尬的“讨薪大戏”,成为50年来未有的外交奇景。
意大利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美军在其境内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维琴察陆军基地等雇佣了4000余名意籍雇员,10月份薪资全额拖欠。当地工会怒斥美方违反1951年《驻军地位协定》,威胁罢工瘫痪基地,意大利副总理塔亚尼紧急召见美方官员交涉,直言“美国的内部危机不能让意大利人买单”。德国则干脆动用联邦财政,为驻德美军基地1.1万名德籍雇员垫付薪资,并重申“美方必须全额偿还”。
在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1000名西籍雇员因欠薪发起抗议,迫使美方紧急承诺补发;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的美军基地雇员更惨,被要求无薪上班却面临旷工处分,当地政府不得不贷款120万欧元为他们纾困。德国《明镜》周刊尖锐评论:“美国连盟友雇员的工资都无法保障,所谓的安全承诺已沦为笑话”。
盟友的失望正在转化为实质性的战略疏离。本就因特朗普计划退出部分北约军演而动摇的跨大西洋关系,如今雪上加霜。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公开呼吁“加快战略自主进程”,多个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对美防务依赖,美国维系多年的盟友体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裂痕。
![]()
军事崩盘:50亿军火断供,乌军前线全线溃败
美国的政治内耗,最终让乌克兰付出了惨痛代价。价值50亿美元的军火订单因停摆彻底卡住,其中包括“海马斯”火箭炮、“阿姆拉姆”导弹等乌军急需的核心装备,而审批停滞的原因竟如此荒谬——国务院四分之三的军售审核官员处于无薪休假状态。
这一断供直接击中乌军软肋。顿涅茨克红军城被俄军全面控制,乌东战略要塞库皮扬斯克接连失守,乌军防御体系出现致命漏洞。更糟的是,欧洲盟友武器库存早已见底,且无力生产“海马斯”这类核心装备,根本无法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俄军抓住机会集中兵力猛攻,乌军因装备损耗无法补充,反攻计划彻底泡汤,战线被迫后撤数十公里。
一位美国参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内耗的客观效果,就是变相帮助了俄罗斯。我们的盟友在前线流血,华盛顿的政客却在为预算吵架”。更严重的是,超过50亿美元的北约盟友军火订单交付受阻,丹麦、克罗地亚的导弹、波兰的“宙斯盾”系统全部延期,美国军工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全球对美军火供应可靠性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
政治崩塌:白人倒戈,特朗普支持率创任期新低
这场危机成为特朗普政治生涯的“滑铁卢”。《经济学人》与舆观调查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总体净支持率跌至-19个百分点,创下第二任期新低,就连最稳固的核心盘白人选民也集体“倒戈”,净支持率降至-3个百分点。
经济议题成为压垮支持率的“最后一根稻草”。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就业与经济问题上的净支持率为-22个百分点,通胀问题上更是低至-31个百分点,4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未来一年将持续恶化。从耗资3亿拆建白宫东翼引发全民反对,到政府停摆导致民生凋敝,一系列争议事件持续侵蚀其政治根基。
特朗普的政治豪赌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他原本想借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强行削减“奥巴马医保”支出,却低估了参议院60票的程序性门槛。民主党抓住机会死死卡住拨款,而他提出的“核选项”修改参议院规则的提议,又因遭共和党同僚集体反对而流产——没人愿意为短期利益砸掉制度根基。最终的妥协,不仅宣告了其政治算计的破产,更让他在选民心中留下“鲁莽无能”的印象。
![]()
制度绝症:43天停摆,暴露美国治理致命缺陷
临时拨款法案的签署,不过是给这场危机按下了“暂停键”。这份仅能支撑政府运作到2026年1月30日的临时方案,并未解决两党在医保支出、国防预算等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对法案中的关键条款态度模糊,未来再次停摆的风险依然高企。
更深刻的是,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政治体系的致命缺陷。两党极化导致“否决政治”横行,政客们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让政府停摆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自1976年现行联邦预算程序建立以来,美国已历经10次正式的政府停摆,而此次43天的纪录,更是将制度失灵的困境推向极致。
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一个连政府正常运转都无法保障的国家,一个让盟友为其政治内耗埋单的国家,一个将民生福祉当作谈判筹码的国家,其所谓的“全球领导力”正在加速崩塌。正如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言:“美国的治理危机已产生全球外溢效应,这不仅是美国的麻烦,更是世界经济的风险”。
特朗普的支持率暴跌、盟友的集体反水、经济的惨痛损失、军事的被动局面,都在印证一个事实:美国的制度顽疾已深入骨髓。这场43天的停摆不是结束,只是美国治理能力衰退的又一个缩影,而其留下的创伤,远比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更为深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