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少南(江苏)
![]()
萍燕班长的微信消息像颗小石子,在梁溪老年大学南长分校的秋日里漾开涟漪:“老师,美篇班人数超四十人啦,报名还继续吗?”十月中旬通知刚发布时,报名栏下稀稀落落不足二十个名字,谁也没料到,这门串联影像与文字的课,竟像磁石般吸来满当当的期待,四十余双渴望的眼睛,要在方寸屏幕上,把寻常日子酿成故事。
美篇是什么?是把旅行拍下的山川湖海,从手机相册的杂乱里拎出,用文字串成一串风铃;是把半生的笑与念,叠进页面,让平淡素材突然有了鲜活模样;是把孙辈的点滴成长,装成一本带温度的“时光相册”。学员们学美篇,不仅是为了跟上时代,更是想学一门能“好好分享生活”的新本事。
首课学习基础创作,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划屏的轻响。手机举的高高,对着“黑板”不停按快门;老师说“美篇相册开头一定要加“开篇语”,同学们点头回应;老师说“有故事的插图可以添加注释”,大家就盯着屏幕比对照片;老师说“文字不用华丽,走心就好”,电容笔在屏上顿了又顿,像在斟酌藏在心里的话。
课间更热闹,过道里、讲台前,大伙围着手机聊:“你这花拍得好,该配句诗”“我这段落怎么总调不对?”兰桂大姐最上心,课前提早到校,拎着装满学习用品的布包,守在门口等老师。十几分钟间隙里,她从排版到配图,连标点都问得明明白白。后来在萍霞同学鼓励下投稿,还得了“精”,这是开班首个“精选”。屏幕上那抹耀眼的红,藏着她清晨等候的晨光,也藏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踏实。
晓廉同学的韧劲也让人佩服。为拿“原创”标识,他从《老爸的青纱帐甘蔗林》写到《拍出秋天的氛围》,一口气连写七篇,字里行间全是认真的褶皱。连群里从不“发声”的校长见了,都连竖三个大拇指:“@美篇做得漂亮!学习了!”萍燕班长更像暖心的纽带,课前课中课后忙个不停,把大家紧紧系在一起;童馨儿学习期间,一周内每日深耕一篇美篇,不仅保持高频输出,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质的飞跃,进步堪称显著。
往后还有高级排版、AI助理创作、链接运用等,“学习群”里要接着聊心得、谈创作。为护好这份热情,老师提议设个小奖项,给那些把生活写得发亮的同学添份鼓励。
上课的教室不算规整,灯光却温馨柔和,落在四十部不同的手机屏上,也落在四十双认真的眼睛里。原来美篇从不是简单的技术,是让平凡日子有处可栖,让细碎温暖有处可藏。等课程结束,定会有无数“精选”“原创”从这里长出,像秋日枝头上的柿子,个个红得发亮。
![]()
![]()
![]()
钱少南(浓咖啡):江苏无锡人,爱好摄影,现为手机摄影和手机剪辑兼职老年公益教师。
编辑:夏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