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世界大战,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坦克轰鸣、炮火连天那种画面,可温铁军一开口,就把事儿扒拉得透彻多了。他直戳要害:战争这玩意儿,本质上不是谁脑子一热就干出来的,而是经济底下那股子暗流推着走的。产能过剩这鬼东西,搁那儿不动弹,就跟定时炸弹似的,早晚得炸。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被拽出来的,那第三次呢?为啥到现在还悬着没响?
温铁军一句话:产业转移,把这炸药包子甩给了别人兜着。听着简单,可细品品,脊背真有点凉飕飕的。
![]()
过剩产能酿战祸
大萧条那几年,全球经济跟掉进了黑洞似的,1929年10月华尔街崩盘起头儿,美国股市市值眨眼间蒸发三分之一,工厂开工率直线往下窜,失业率蹿到25%。你想想,机器嗡嗡转着,工人闲着没事干,货堆仓库里生锈,这产能过剩的滋味儿多难受。
欧洲那边更惨,德国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缩水四成,日本纺织机停摆,钢铁厂大门上锁。根儿上就是需求跟不上供给,信贷泡沫破了,贸易壁垒一竖,关税战打得火热,各国死死抱住自家那点市场,谁也不让步。
这过剩不是小事儿,它直接戳中资本主义那条软肋:生产社会化了,占有还私人化着,东西造出来了卖不掉,资本家急眼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试着救场,公共工程拉动就业,失业救济稳住人心,可全球范围看,这招儿杯水车薪。
![]()
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第一件事儿就是军备扩张,公共工程修高速公路,失业率从600万降到百万以下,可这背后是军工厂日夜赶工,大炮军舰订单满天飞。说白了,战争成了清库存的捷径,闲置产能一转眼变成破坏工具。日本关东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坦克履带一滚,东北工厂就被征用,产能直奔军需去。意大利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1936年拉开帷幕,全是这股子经济压力在作祟。
1937年美国二次衰退,底特律汽车厂大门紧闭,欧洲绥靖政策睁眼闭眼,慕尼黑协定1938年签了,捷克苏台德区拱手让人。
产能过剩积累到顶点,1939年9月波兰边境德军闪击,二战全面开打。太平洋那边,1941年12月珍珠港日机轰炸,美国工业瞬间切换战时轨道,坦克飞机流水线开动,失业率1944年降到1%。战争这把火,烧掉了全球过剩产能,美国GDP翻倍,欧洲重建起步,可代价呢?6000万条命没了,城市成废墟。
温铁军点破的这铁律,就在这儿:意识形态是幌子,产能位置才是硬道理。自由资本主义化解不了过剩,就得靠硝烟来消化。要不然,冷战一上来,三战准得接着上演。
![]()
产业转移避锋芒
二战刚收尾,冷战这锅粥就搅和起来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抛出来,美苏阵营分家,欧洲成主战场。美国一看,西欧要是塌了,共产主义得趁虚而入,赶紧推出马歇尔计划。
1948年4月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130亿美元砸下去,持续到1952年。法国雷诺厂、英国纺织机、比利时钢铁,全靠这笔钱重启,工业生产1951年恢复战前水平。援助不光是钱,还带技术,欧洲吸收了美国过剩产能,本土军工压力小了,战争冲动也缓和下来。
日本那边更绝,二战后麦克阿瑟占领,1945年解散财阀,重工业限得死死的。东京黑市米价飞天,经济瘫痪到1949年美元危机,通胀上千倍。
可1950年6月朝鲜战争一打响,美国变卦了,华盛顿决策层一看,后勤得靠日本,援助水龙头拧开,总额超20亿美元。横滨港卸机床,名古屋飞机厂组装美军订单,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了,日本主权回来,出口奇迹起步。六十年代,日本成亚洲制造中心,产能转移稳住了冷战前沿。
![]()
苏联也没闲着,中国志愿军1950年10月入朝,苏联立马签中苏同盟条约,2月14日墨汁还没干。援助156项工程,价值13亿卢布,第一批五十个项目1951年上马,沈阳汽车厂、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造船厂,全是苏联专家带队建的。坦克线、飞机装配、军舰坞,短短十年,中国重工业骨架搭起。
虽说价值只日本三分之一,可对中国这农业国来说,等于天上掉下硬核底气。援助模式是技术托管,苏联人管厂,中国人学手艺,六十年代初赫鲁晓夫变脸,1960年7月专家全撤,留下一堆图纸和机床。
这转移听着高大上,其实是两大阵营的无奈招儿。美苏把自家产能黑洞甩给盟友,西欧日本中国兜底,冷战高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对峙剑拔弩张,可没升级成热战。
为啥?过剩压力分摊了,军工投入成了连锁反应,你加1%,我得跟上,不然就输光。温铁军这儿点醒人:产业外移打包了战争动能,发达国家从打手变设计师,产业链拉长到外围。欧洲一体化1957年罗马条约,经济共同体稳住阵脚,日本出口家电满世界跑,中国重装备自成体系。
说到底,这避锋芒的招儿,靠的是算盘打得精。冷战那三十年,代理战争打了不少,越南、朝鲜、阿富汗,全是产能外溢的影子。可三战没爆,全球工厂互联,军舰东京涂漆,飞机沈阳试飞,表象和平底下是新战争结构。
咱们中国在这链条上,抓住了机会,苏联撤了不慌,自个儿接着干。温铁军这解释,搁老百姓听来接地气:国家不能光喊和平,得有本事打赢,才敢说不打。这话糙理不糙,产能转移这步棋,走对了全盘活。
![]()
自力更生固根基
苏联专家1960年撤走,中国工业瞬间成孤岛,进口断档,图纸残缺,机床闲置。1960年9月中央会议一锤定音,转向自力更生,资金从农业挤,工人夜校苦学,沈阳机床厂攻关小组木头搭模型,兰州炼油管道自锻。
1961年部分项目延期,鞍钢高炉燃料紧巴巴,可咬牙顶住,劳动生产率虽降20%,固定资产交付率跌24.6%,但体系没散架。
六十年代中,中国重工业优先,工业和农业并举,轻重同时抓。钢铁产量1965年1220万吨,坦克炮塔转动顺溜,飞机翼梁铆接稳当,军舰船坞下水响亮。
![]()
1963年核工业起步,罗布泊反应堆浇筑,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戈壁蘑菇云证明实力。外部封锁严,越南1965年美军登陆,中印1962年边境对峙,中苏1969年珍宝岛摩擦,全靠这工业底子兜着。资金短缺时,节约材料熔废钢,技术创新风洞测试数据跳动,北京航空学院模型气流呼啸。
七十年代,工业产值蹿升,机械出口拖拉机下田犁沟直,导弹基地门开就位。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来,上海工厂冲压机演示,产能自主让谈判桌稳。
![]()
温铁军强调,这自立不是空谈,是战略价值:重装备不是商品,是兜底工具,不养着它,连挨打资格都没。冷战后期,石油危机1973年欧佩克禁运,全球资源博弈隐现,中国有体系,就坐得稳。
今天看,这根基铸就大国底气。产业链布局延续那结构,发达国家设计,我们制造,可中国不光接单,还掌握核心。温铁军的话,提醒人:和平靠力量,不是承诺。产能位置定乾坤,自力更生这步,走了对头,中国从农业国变工业强国,国际牌桌上声音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