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
李文简,字志可,别字质所,同安县山边人(今海沧区山边村山边社),生嘉靖十年(1531),卒万历八年(1580)后。年十五,从次浦许先生习易经,娶杨氏后愈加奋进,嘉靖三十七年福建乡试第六十一名中举。隆庆二年,会试第二百四十名,殿试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十名,初授滁州知州。隆庆六年,升任广东肇庆府同知,为丞为署,皆有成绩。万历三年,升任南京户部郎中,卒于官。崇祯三年,归葬乡里,祀同安县乡贤祠,台史评价为“貌古如僧,署清若寺”。
○嘉靖十年(1531)出生,同安县山边人(今海沧区山边村山边社),军籍。
●香港中文大学藏《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字志可,行二,年三十七,十二月初二日生,曾祖光俊,祖父潆,父铎,母郑氏,永感下,兄志学,弟志周,娶杨氏。”
○嘉靖二十五年(1546),受教于次浦许先生,习易经。
●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十四·南京户部郎中李质所暨配杨宜人墓志铭》:“年十五,受易于次浦许先生,而标格遒上,文章尔丽。
○嘉靖三十七年(1558),同安县学生,治易经,福建乡试第六十一名中举。
●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五》:“嘉靖三十七年戊午解元黄才敏榜...李文简,积善山边人。戊辰进士。”
●崇祯《闽省贤书·卷五》:“李文简,同安,易。戊辰二甲,南户郎中。”
●香港中文大学藏《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县学生,治易经...福建乡试第六十一名。”
○隆庆二年(1568),会试第二百四十名,殿试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十名,初授滁州知州,从五品。
●《隆庆二年会试录》:“第二百四十名,李文简,福建同安县学生,易。”
●香港中文大学藏《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第二甲七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李文简...会试第二百四十名。”
●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卷八》:“三月十五日,临策天下贡士...第二甲七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李文简,福建同安县。”
●《太学进士题名碑录·明隆庆二年进士题名碑录戊辰科》:“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七十七名...李文简,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
●盛子邺《类姓登科考·卷七》:“李文简,福建同安人,二甲。”
●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五》:“隆庆二年戊辰罗万化榜...李文简,积善山边人。南京户部郎中,祀乡贤,有传。”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五十五》:“同安县…李文简,俱隆庆二年进士。”
●乾隆《泉州府志·卷三十五》:“李文简,戊辰进士。”
●康熙《同安县志·卷六》:“李文简,积善山边人。戊辰进士。”
●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五》:“李文简,同安学。戊辰进士。”
●康熙《滁州志·卷十三》:“明知州...李文简,字质所,同安人,由进士,隆庆二年任,详名宦。”
●康熙《滁州志·卷二十一》:“李文简,同安人,进士。勤俭廉洁,诸凡钱粮,收放画一惟谨,大修学宫,自圣殿堂庑以及衙舍,焕然一新,士民望之如慈母焉。”
●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十九》:“隆庆...李文简,同安人...以上滁州知州。”
●光绪《滁州志·卷五》:“李文简,字质所,同安人,由进士,隆庆二年任。详见名宦。”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知无为州。甫离书生,老练如素吏,抚绥安利,不搏击以取名。然法所不可,万夫不能夺。地当冲道,能节约,困者以纾。囊无长物,民有口碑。”
●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十四·南京户部郎中李质所暨配杨宜人墓志铭》:“又十年,而成进士,谒选得无为。无为故江北壮州,公甫离书,生而老练若素吏,其大指则在抚绥安利之,若抟击武健以取赫赫名,而自为脂膏计,公不屑为也。然公虽恻怛慈仁,而法所不可自谓万夫不能夺矣,以故囊无长物,民有口碑,佥谓必得内征,而仅移肇州丞以去。去之日,而州人拥道扳留,志去思焉。”
○隆庆六年(1572),升任广东肇庆府同知,正五品。
●康熙《肇庆府志·卷七》:“同知...李文简,同安进士,隆庆年任,升南户部郎中。”
●万历《广东通志·四十八》:“同知...李文简,同安人,进士,隆庆间任。”
●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十七》:“李文简,福建同安人,进士,隆庆年任...以上肇庆府同知。”
●道光《广东通志志·卷二十四》:“李文简,同安人,进士,任同知。”
●宣统《高要县志·卷二十三》:“重修肇庆府题名碑记...万历十有三年秋九月望日山阴郑一麟撰...李文简,福建同安人,由进士,隆庆六年任,升南京户部郎中。”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迁肇庆府同知,州人拥道攀留。肇为制军开府地,重剧事多属办,批却导窾,○○○游刃。总督石汀殷公宏才大略,文简以谨节济之,不斤斤希旨,而殷敬重之。郡县缺,必委署焉,治一如无为。会征罗旁,以监军在行,督剿决策,厥劳懋焉。台使荐牍有“貌古于僧,署清于寺” 之语,人以为实录。”
●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十四·南京户部郎中李质所暨配杨宜人墓志铭》:“肇为制台开府地,重剧之事多以属丞,而公批郤导窾优优乎游刃有余地矣。又总督石汀殷公故所谓大刀阔斧者,而公以谨节济之,不求尽如其旨,而殷亦敬重公,郡县缺必委署焉。而公之为丞为署,亦即其刺无为者也。”
![]()
○万历三年(1575),升任南京户部山西司郎中,正五品。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秩满,入为南户部山西司郎中。卒于官,未竟厥施,士论惜之。祀乡贤。”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五十二选举》:“同安县…李文简,滁州知州,改肇庆府同知,擢南户部郎中。台史荐牍有“貌古如僧,署清若寺”之语。”
●嘉庆《同安县志·卷十七》:“李文简,积善山边人。南京户部郎中,祀乡贤,有传。”
●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十六》:“同安县李文简,户部郎中。”
●康熙《同安县志·卷六》:“李文简,南京户部郎中,祀乡贤,见列传。”
●康熙《福建通志·卷三十七》:“同安县李文简,户部郎中。”
●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五》:“李文简,同安人。官南京户部郎中。”
●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十四·南京户部郎中李质所暨配杨宜人墓志铭》:“秩满,擢南户部山西司郎中,时先观察以同舍数相过从欢甚,献臣因得再侍,乃无何公病甚,先观察数往视,而公竟不起矣,南都贤士大夫多痛惜之。”
○万历八年(1580)后,卒于官,福建学政祀同安县乡贤祠。
●何乔远《闽书·卷九十一》:“李文简,字志可,知滁州,擢贰肇庆,入为南户部郎,卒官。文简退然不胜而冲和恬雅,台使荐牍,有‘貌古如僧,署清若寺’之语。”
●万历《泉州府志·卷八》:“乡贤祠,在朱文公祠后,所祀有唐谢翛…宋…柯翰…国朝…李文简…”
●《洪芳洲先生归田稿·读礼稿》:“祭李质所文。昔君在庠,文学有声,众谓科第,虚邑是升。戊午之岁,方掇科名,又迟十载,甲第始登,滁阳出牧,怙恃黎烝,宜擢郎正,乃贰别乘,众为君屈,君意不轻,高要冲郡,孔道所经,群司骈集,甲士连营,君于昼夜,调度送迎,乘间读书,睫交靡停,咸谓儒吏,非独才能,南都清暇,去冗践亨,君巳有疾,勉强于征,曾未满考,而閼修程,惟我与君,道义订盟,矧余甥孙,令子之甥,啣哀撰词,以泄余情,君其有知,鉴兹微诚。”
●崇祯三年(1630),归葬山边上宅,蔡献臣作墓志铭。
●民国《同安县志·卷八》:“郎中李文简墓在积善山边上宅。”
附文:南京户部郎中李质所暨配杨宜人墓志铭,蔡献臣
吾同质所李先生,故以笃行硕学,为诸生祭酒。嘉靖戊午举于乡,隆庆戊辰与先观察同登进士第,庚辰小子献臣从宦南都,得侍公,逡逡诚确退让君子也。公殁,学使者采舆论,祀公乡贤,而二子承琪、承瑯蚤夭,不克葬。越今崇祯庚午三月初四日,长孙树芳等乃卜葬公及杨宜人于林后,穴乙面申,而以状来乞铭,献臣曰:斯先子之德友也,铭其敢辞。盖李之先有仲礼公者,由仙店南山后徙山边居焉,数传至光俊,山边李始大。光俊生仕英,仕英生赠郎中公铎,配郑宜人,其中子为质所公,兄文敏而弟文同者也。公讳文简,字志可,赠公课诸儿严,而公幼即警敏躭书,举动若成人,赠公尤奇之。盖尝手植三榕,曰:此吾家三槐。盖有待也。年十五,受易于次浦许先生,而标格遒上,文章尔丽。杨长者雅慕公,以女女焉,则勤淑封宜人者是也。妆送丰腆,公藉为鼓箧资,益得以肆力于学,而与凤鸣洪公、中峰柳公括羽镞厉,屡试辄冠,遂补诸生饩,诸生亦盛相推,挹然踬于场屋者屡矣。则益下帷发愤,既举贤书,而公不沾沾自喜,设帐攻课无异青衿时也。又十年,而成进士,谒选得无为。无为故江北壮州,公甫离书,生而老练若素吏,其大指则在抚绥安利之,若抟击武健以取赫赫名,而自为脂膏计,公不屑为也。然公虽恻怛慈仁,而法所不可自谓万夫不能夺矣,以故囊无长物,民有口碑,佥谓必得内征,而仅移肇州丞以去。去之日,而州人拥道扳留,志去思焉。肇为制台开府地,重剧之事多以属丞,而公批郤导窾优优乎游刃有余地矣。又总督石汀殷公故所谓大刀阔斧者,而公以谨节济之,不求尽如其旨,而殷亦敬重公,郡县缺必委署焉。而公之为丞为署,亦即其刺无为者也。秩满,擢南户部山西司郎中,时先观察以同舍数相过从欢甚,献臣因得再侍,乃无何公病甚,先观察数往视,而公竟不起矣,南都贤士大夫多痛惜之。杨宜人婉娩有贤德,淡素操家,公未第时,拮据佐读,无阃内顾。既贵从宦,布鰝疏粝,无绮罗鲜美之态,可谓德配矣。公为人孝友谦让,平生无疾言遽色,念祖宗无栖神地则捐赀倡建,迄今堂构如新。初杨长者以事窘于漳海防,且将波公一试,公文遂,大叹赏,事乃解。登第后,念长者知爱,为置祀田报焉,其不忘德如此。遇里闬族戚,无少长贵贱,一惟温恭退让,不作贵容,亦不谴较是非,盖公弱冠而修儒业,逾壮而偕吏计,望艾而后入官,未耆而遽即世。而公之退然、确然、澹然、皭然者,则数十年一日也。使天假年,其建竖宁止此哉?蔡献臣曰:予观挽近荐绅先生,其上者骋才力以取世资,要非法从尊非仰亚不称得志;次者以官为市,通关节程暖罚以图充橐,囊美田宅已耳;下者居乡而渔猎小民子弟,作气势盛爪牙。而李先生有之乎?虽官不必高,家不必厚,年不必耄,而淡泊谦让始终一节,自是六十甲子以前人物,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古之人欤,古之人欤,子孙食报,盖未可量也。铭曰:世风而季,高者为名,卑者为利,伊公则否,朴学循吏,君子之修,年不竟竖,一往五庚,乃反于土,林后之丘,德人偕隐,奕世其休。《清白堂稿·卷十四》
合集推荐:
●《沧江拾遗》人物篇
●《沧江拾遗》地域篇
●《沧江拾遗》故事篇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Amoynotes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