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各地的消息备受关注,不少群众心里都揣着疑问:“村里干部把扶贫款用错地方,巡视组管不管?”“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能找巡视组帮忙吗?”“拆迁补偿没到位,这事儿能向巡视组反映吗?”其实,只要找对举报的“门道”,才能让问题得到更精准的回应。
每轮巡视开始前,官方都会发布明确的受理范围公告,这正是群众反映问题的“导航图”。简单来说,巡视组主要聚焦两类情况:一是被反映的对象得“对得上号”,主要是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一把手以及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二是反映的问题得“踩准点”,核心是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大纪律的行为。比如某单位领导私自挪用公款开公司,这种违反廉洁纪律的情况,就属于重点受理范畴。
结合基层巡视工作中的常见情况,这几类问题和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受理率也相对更高,大家可以重点关注:
其一,触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红线的行为。像有人借着工作名义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办事的饭局,或是由管理服务对象安排旅游,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享用名贵烟酒等,这些看似“人情往来”的举动,其实都在监督视野之内。
其二,权力寻租相关的违规操作。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搞“小圈子”,招标采购、工程承包、企业经营审批等环节里,为他人行方便、收好处费,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都是巡视监督的重点。
其三,干预执法司法的“人情案”。有些干部利用职权插手法院审判、行政执法,打招呼、递条子办关系案,破坏公平公正的行为,群众都可以大胆反映。
其四,违规经商获利的情况。自己偷偷开公司搞经营,或者默许配偶、子女等亲属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做营利生意,这种“靠权吃权”的行为,也是重点查处方向。
其五,漠视群众利益的失职行为。面对群众的信访诉求,拖着不办、相互推诿,甚至态度恶劣打压群众,导致问题越拖越严重、牵涉更多人,这类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巡视组会格外重视。
除了找对反映的问题,掌握正确的举报方法也很关键,这能让你的诉求更高效地被处理:
实名举报是“加分项”,优先被受理。举报材料里一定要写清楚自己的真实姓名、详细住址、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方便巡视组工作人员后续核实情况、沟通进展,避免因为信息不全耽误事儿。
问题描述要“精准对焦”。可以提前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规,把被举报人的问题和具体违反的纪律对应起来,比如明确说明对方是“违规收受礼金”还是“挪用公款”,不要泛泛而谈。
证据线索要“扎实可靠”。尽量收集完整的证据材料,提交复印件就可以,原件一定要自己妥善保管好,避免丢失或损坏。线索描述得越清晰,比如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具体经过等,越有利于工作人员核查。
提交渠道要“多管齐下”。建议把举报材料多准备几份,通过巡视组公布的互联网邮箱、邮政信箱、接待点走访等不同方式提交,这样能避免单一渠道出现问题导致材料无法送达。
举报材料要“写明白说清楚”。巡视组负责接收材料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梳理线索,最终审核的是相关领导,要是材料里诉求模糊、问题混乱,很可能会被暂时搁置。所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的核心诉求写清楚,才是最关键的。
巡视监督是群众反映问题、维护权益的重要渠道,但也需要大家理性、依法依规反映情况。只要找对受理范围、备齐扎实材料、用对举报方法,就能让每一份诉求都被认真对待,让监督力量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